12月10日,有幸参加了我师伯的拆书交流会,后来又非常非常荣幸的得到了太师父三个多小时的指导。
01拆书的初衷
活动的报名帖上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拆书的初衷是什么?”当时我的回答是:好好学习知识,提升自己能力进而帮助更多的人。
后来太师父说她和师伯可以说对拆书是有执念的,觉得这是一件应该十分认真对待的事情,后来太师父用很诚恳的眼神看着我说:“墨竹,你一定要好好想想拆书的初衷,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还是为了拆书家这个头衔。”
于是,回家后我特地查了查初衷的意思,它在百度中的解释是:最初的愿望和心意。也就是我们做事的初心,有一部分人是先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初心,然后开始做一件事。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开始行动,然后在路上慢慢细化目标,而我属于后者。
这两种人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行事风格不同而已。但不管怎样,都要记得时不时的停下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看看自己是否偏离了最初的航线。多听听内心的声音,总是好的。
02拆书是学习的第二春
师伯说拆书是她学习的第二春,听完之后感觉眼前一亮。
是的,学习的第一春是我们小时候,那时老师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课前要好好预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及时复习。知识不要学的太死,要学会举一反三。可是真正能践行十几年的,恐怕寥寥无几吧。
而如今,我们拆书前阅读拆书手册就相当于是预习,师父、观察家和现场学习者的反馈就相当于是上课,填写拆书实录就相当于课后复习。而拆书中的A(A1激活以前经验 A2规划未来应用)环节,就相当于是举一反三。
其实不光是拆书,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是这个流程。做一个项目,查它的背景,做市场调研便是预习,和老板客户讨论方案便是上课,修改方案就是复习,做其他项目时的迁移便是举一反三。
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当年欠下的债,早晚要还的。
所以我们需要和自己对话,问问自己,这些事是不是该做,如果不做,会不会给未来带来麻烦。坦诚的和自己交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03拆完书后的复盘
师伯说,她每次拆完书后复盘的时间都会很长,会长于准备拆书的时间,她确定把所有问题弄明白后,才会报名下一次拆书。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每个拆书级别的有效期限是3个月而不是1个月,因为要给拆书家留出足够的复盘时间。那为什么不是四个月,五个月……因为时间太长的话,之前学会的技能又可能会丢掉。
同样的,为什么开完会要总结,而不是立刻开展项目;为什么考完试以后要写错题本,而不是考完之后继续考。
这就是给我们思考的时间,有一部分人好好思考了,所以他们进步很快,成为了我们的领导,成为了学霸。有一部分人没有思考,于是几十年守着一个职位,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被辞退。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说的“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不都是思考的过程,复盘的过程吗?不都是和自己心灵沟通的过程吗?
总结:拆书的过程,让我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提醒我们反思自己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而可以在未来类似的场景中应用规划,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人生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在未来更好的规划应用。所以不管是拆书,还是人生,都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让我们时刻反思,时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