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交界点,是极为重要的时刻。西晋周处撰写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最早提及“除夕”,后人解释为:旧岁至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
人们在除夕这天除旧布新,卸下一年的疲惫,感受浓郁的年味,享受幸福美满!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放鞭炮是我们家的除夕活动。
01年夜饭——阖家团圆
中国食分南北,年夜饭各有特色,有吃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吃饺子(谐音“交子”,意味着新旧交替),有吃面条(寓意“寿长百年”),有吃火锅(寓意“红红火火”),有吃甜食(寓意“甜甜蜜蜜”)。
我们老家年夜饭有螃蟹、虾、鱼等海鲜,鱼丸+肉燕+鸭蛋(寓意平安)、炒白果、芋头糕、八宝饭等,一大桌;先生老家则是吃饺子,他们会把一角的硬币包在饺子里面,看谁能吃出来,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02守岁——守住平安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叫“祟”的妖怪,喜欢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趁着众人都睡熟的时候,偷偷地出害人,被害的都是聪明伶俐的小孩。
为了不让“祟”害孩子,除夕时,大家便整夜点亮油灯跟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称为“守祟”。后来,因为“岁”与“祟”谐音,慢慢将“守祟”叫做“守岁”了。
03春晚——唠唠家常
春晚是守岁时的必备节目之一。每年除夕晚上7点半,我们就开始准备,瓜子、花生、糖果、饮料,摆好一桌。8点一到,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边磕着瓜子,边看春晚,边聊着天,其乐融融。
即便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春晚不如以前好看了,我们一家看春晚的传统依然保持着,不仅仅是看节目,是一家人的团聚的时光,还一家人沟通的时间。
04放鞭炮——驱邪避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鞭炮是年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寓意着驱邪避凶,使得家中气场和顺,而且更是象征着未来一年中的家庭运势红红火火、兴旺富足。
过年放鞭炮也有一个传说,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时常来糟蹋庄稼,还伤害人。人们发现年兽怕火,就点起了一堆篝火,篝火中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兽吓跑了。所以,在除夕跨年的那一刻,每家每户都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小时候,当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时,爸爸已经在院里点燃了新年的爆竹。成家后,我们也延续了原来的习惯,放鞭炮成了先生的工作。当先生放起鞭炮,我们跟着欢呼跳跃,新年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来到了。
过年,就是和过去的一场道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愿您往事清零,新年胜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