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孝感乐厚。”
这是令狐冲请教那个制住自己胸口要穴的嵩山派高手姓甚名谁时,对方的回答。
初读笑傲江湖,我就对这个人的自我介绍印象深刻。
按说乐厚只是一个配角,拢共出场两回,武功顶多一流强,还是反派,但不知为何,我对这个人物记得很牢,并不厌恶,甚至有一丝佩服。
那时我读初中,还没听说过“孝感”是什么,隐约感觉应该是个地名,乐厚这人就是那里的,好比“吾乃常山赵子龙”、“吾乃燕人张翼德”。
其实,直到最近我对孝感这个地方也所知不多,只晓得它是湖北的地级市,因董永等孝子而得名孝感。对了,还有孝感米酒。
我对很多地方的第一印象,或说是最深印象,都来自金庸小说。大理、襄阳和风陵渡自不必言,孝感这个历史上和现如今都并非战略要冲的地方,就是从乐厚嘴里听说的。自那以后,一见到这个地名,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乐老师,他就是我的孝感印象。在别人眼里,孝感是董永家乡,在我看来是乐厚故里。
《飞狐外传》中胡斐曾经路过孝感地区,在下面的镇里活动,但原著行文并未指明这些事发生在孝感,这个地名只在乐厚嘴里出现过一次。
金庸和孝感并无渊源,没去过,为什么要把乐厚安排为孝感人,并借着他的嘴讲出来呢?
不明白。
乐厚这个角色之所以塑造得生动鲜活,一半以上靠这句台词。如果没有这一句自我介绍,我就算记住了这个人物和相关情节,也有可能记不住名字,就像他嵩山派大多数的师兄弟们(另一个记住的是费彬)。这句话让我记住了一个人名,也顺带着记住了一个地名。
小说里配角的台词往往比主角少很多,小配角更是没几句。台词越少,越不好塑造形象,这是作家写配角的难点。
乐老师只凭一句话就让我记住了他。
这句话有魔力,让我念念不忘,时时回味。
“乐厚”这个名字有何含义?我把乐先生的有关文字捋了好几遍,终于发现一点,他“两只手掌肥肥的又小又厚”。
有点可爱呢。
想摸一摸。
不过,我可不敢,要了命了。
乐厚毕生功力,全在两掌,且双掌掌力不同,一阴一阳,号称“大阴阳手”,让人在严寒和酷暑之间来回切换,生不如死。
乐师傅架势一摆就气势非凡,书里说:“他这人形相丑陋,但一掌出手,登时全身犹如渊停岳峙,气度凝重,说不出的好看。”
吊诡的是,在仅有的两次出场中,乐厚的小手手都受了伤。前一次是被令狐冲的长剑贯穿双掌,串在一起。什么一阴一阳,不都是有个透明窟窿么?第二次是一只手掌中了蓝凤凰施在令旗杆子上的毒(左右不明),掌心里犹如烈火燃炙,烂掉的话大阴阳手就或阴或阳只剩一个了,形同废人。乐厚被逼无奈,向令狐冲求情,这才获得解药,保住手掌。
金庸就瞅准了他一对厚厚的小手掌开玩笑。
乐厚其实是嵩山派这个坏人群里“最不坏的人”,光明磊落,较为厚道,不然也不会在偷袭令狐冲得手、制住要穴后又放手。如果他当时心一狠,令狐冲毙命,笑傲江湖的人就不知道是谁了。
只是,作为嵩山派的人,终究是要为集团目标服务的。左冷禅铁了心要吞并四派,指使他的师弟“十三太保”到处煽风点火。武功卓绝的乐厚被委以重任,在令狐冲接任恒山掌门之际前去搅局,打算以拳脚功夫突袭,取其性命,一举端了恒山派。乐厚这一次要痛下杀手,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讲究什么武林规矩了。
但左冷禅万料不到令狐冲的就任仪式上来了好多人,连少林武当的掌门都参加了,他们都站令狐冲这一边。如此一来,乐厚非但没能干掉令狐冲,反而发生冲突,矛盾激化。当然,他是输家,被恒山上的人挤兑、嘲讽和谩骂,还被蓝凤凰要挟,向令狐冲赔礼求情,最后灰溜溜的下了山。
这个孝感人的形象就此崩坏。
不过,这是他和主角各为其主才导致的结果,没得办法。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第一次出场,特别是他的那句话。
“我是孝感乐厚。”
如今乐厚故里正饱受瘟疫之苦,谨以此文献给孝感人民,难关终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