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几个常见的情境:
家长告知:“孩子,我让你学习,是希望将来你能考入大学,找到很好的工作,不用像我们这样受苦。”
孩子想法:“大学对我来说还有好多年,而且我不觉得你们就苦,反而觉得我的学习更苦,写作业都烦死了,什么时候是个头。”
家长告知:“只要你能考到全班前五,我就答应带你去桂林旅游。”
孩子想法:“我现在全班四十名,我能行吗?努力了几次都不行,这都两年了,看来我就不是学习的料,旅游就算了。”
家长告知:“你怎么那么爱玩儿,就不知道学习,你看隔壁小明次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我天天这么辛苦,考这点成绩你怎么能对得起我啊?”
孩子想法:“谁让我是坏学生么,坏学生不玩儿还干什么呢?再说他好多方面都不如我,也没那么好。”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做:讲道理,提要求,抱怨加比较……
我们能说家长错了吗?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我们又能说孩子错了吗?谁不愿意被家长认可呢?
但你们发现没?这样做,结果是让孩子的表现更加糟糕,让父母的情绪也更加糟糕了!
这就是问题根结: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而我们的糟糕却一定超过孩子的想象。
父母爱孩子没错,但往往行为,语言大相径庭。
有位教育专家说:“如果你不会爱孩子,就请放过他。”
诗人纪伯仑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长轨迹,我们做的不是拔苗助长,而是让土壤更加肥沃,这块土壤就是父母的教育。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修行的过程,考验的是耐力和情商。
若我们能换种思路引导,把重点放在我们家长的行为和表达上,多做榜样,少些责怪,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
然而,我们会发现家长很多做不到,也控制不住,比如孩子一哭闹我们就控制不住情绪,表现的就是生气和妥协。
这就和智慧的家长有了差距,他们教育孩子温柔而坚定,不会随意表现情绪,宽容却不会让孩子逾越规矩。
我们要明白一点,当我们情绪上升的时候就是情商降低的时候。
所以学会分析我们表达背后带给孩子心理的创伤,尤为重要。
案例分析一:
大学对于很多低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遥远画面,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学意味着什么。
就好比在我上小学时,当我们得知香港回归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一样。
智慧家长,教育密码1
“只让孩子做看得到,感受得到的事情,在此可视性的基础上进而引导。”
比如:
① 好好写作业,这样就可以考出好成绩,将来上好大学了。
② 赶快完成你的作业,你的动画片要开始了。
显然第二种更有可视性,孩子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往哪里走。
引导孩子明白写作业和看动画片一样,都是他需要做的事。
案例分析二:
让孩子完成够不到的目标,无疑是在打击孩子的信心,孩子没有了信心和信念,这座学习的山峰在他心中就塌了。
有位老板对游客说:“如果你们在40分钟徒步爬完泰山,给你们100万”。
有位游客回答:“我1分钟就可以爬完。”
那位老板说:“你开玩笑吧”。
游客懒懒的说:“是你先开玩笑的”
熟不知,徒步爬完泰山至少的四五个小时,定太高的目标只能是望而却步。
智慧家长,教育密码2
“给孩子定一个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完成后一定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或者奖励。”
假如孩子每上一个台阶,就可以收获信心的话,那信心的累积就是梦想。
其实每一个孩子心底都藏着一个梦想,而信心就是实现梦想得台阶和勇气。
案例分析三:
智慧家长,教育密码3
“只管施肥,无需期待,孩子反而能突破自我潜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很多家长都喜欢做的事就是:自己不成功却让孩子替代自己完成,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背负压力前行,哪里还有想象力?哪里还有动力去做事?
成功了是全家的骄傲,失败了是全家的耻辱
陆步轩,北大毕业卖猪肉,一时间多少人议论甚至诽谤,家人都觉得他书白念了,后来却靠卖猪肉成了亿万富翁。
难道名校毕业都得是做科研,坐办公室吗?不能是卖猪肉的吗?
孩子也一样,有出息才是全家人的骄傲,难道平凡普通的孩子就不是亲生的吗?
孩子是一粒未知的种子,即使是株小草的种子,长不成苍天大树,只要我能给予他肥沃的土壤和爱,依然会创造出自己的价值,给世界一片绿色。
每一所房子都需要钥匙开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智慧引导。
孩子没有那么糟糕,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差孩子,只要我们懂得教育规律,我们的孩子自然会在爱和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