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赶着课时,匆匆的把《老王》这节课上了,课堂效果很不错。
老王是一个不幸者,老王却也是幸运的那一个,有着几个老主顾照顾生意;而同时,作者杨绛一家人也是经历着社会的不公,经历着文化改造,也是时代的不幸者,于是命运相惜,于是成了一个熟识的朋友。
在文中他们会话家常,会聊天,会为彼此担忧,会相互体谅,文中事件更是典型事例表明典型特征,老王的不幸包括了其工作的压力、其身体的残疾、其住所的简陋,形单影只,但是老王确是一直努力生活的人,虽然各方面都落单,却一直向上。而杨绛一家经历着文革,体会着社会的挫折,却能一直向上、向善的生活。杨绛先生细腻的笔触,平淡朴实的语言,真诚至善的性格让我们隔着时代透着文本来发现真实的她过得那十年生活,虽磨难,却平淡;虽无奈,却豁达。
我们学生可能读不懂愧怍(得了老王的鸡蛋和香油,老王却不久离世,这是一种放不下是一种不安),但是能看到人性的善良和真诚;我们学生可能读不懂老王的苦,却能体会老王的平凡与伟大;我们学生也许不知晓香油和鸡蛋的珍贵,却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的美好品质。这是学生的真实反应,因为跨越时代、缺乏经历,读不懂当时愧怍感,因为新中国、因为共产党,我们现在的生活优渥了,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他们的拼搏奋斗,所以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爱护,积极向善,做一个有爱心有品德的青少年!
少年们,请珍惜你能珍惜的爱,请爱护你能爱护的,小人物的不平凡,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老王》要细品、要精读,但我不认为一定要占用课堂,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明天上最后一课《台阶》,可以来一个单元荟萃,可以做一次现代文群文活动,值得群文学习,值得去感悟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