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坚持每天写文章,这是我每天一篇的第77篇,文章以“读书分享”、“育儿笔记”为主,记录自己以及孩子的成长。
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人们要改变的一些对于“性教育”的观念,以及进行“性教育”的关键原则,但是人们依然会感到茫然,性教育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来教?今天就带大家跟随《读懂孩子》一书,来了解0—6岁的孩子在“性”方面有哪些成长规律,我们又该如何做?
幼儿的性教育是从认识自己的性别开始的,然后逐渐进入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性教育不是很狭隘的“性”的认识,而是对身体发育、两性差异的教育。
在很多家长的心中,性教育应该是青春期以后家庭教育的内容,或者根本不需要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甚至认为“性教育过早会带来早熟”、“性教育会让孩子学坏”等。
与很多人持有的“幼儿期不适合进行性教育”的观点相反,美国性信心和性教育协会的玛丽博士曾说过:“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还有研究者认为,3—6岁的幼儿是最适宜进行性教育的时期。
成长规律1:儿童性别角色概念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根据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性别角色概念的发展可分为:性别认同期、性别稳定期、性别恒定起三个阶段。
成长规律2:3—6岁儿童逐渐知道什么行为符合其性别特征
除了知道自己的性别以外,儿童还需要知道什么行为是符合其性别特征的,并且逐步学会这些行为。
如:女孩会穿漂亮的衣服,扎小辫儿,帮妈妈打扫卫生;男孩会要求买玩具枪和小车,喜欢体育运动。
如:出现“性别分离”现象,即女孩喜欢和其他女孩玩耍,男孩们也会选择男孩而不是女孩作为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逐渐明显。有研究表明,6岁半时,儿童与同性玩伴相处的时间超过异性同伴相处的时间10倍以上。
成长规律3:对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进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儿童对“与性有关的问题”以及对“性器官”充满兴趣。
幼儿期是性别认同产生的重要时期。
幼儿期经常进行的假装游戏中,难免会涉及与性有关的行为。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是许多性侵犯和性虐待的受害者。
做好早期性教育,可淡化儿童性好奇,避免青春期性教育的尴尬。
成长规律4:儿童性心理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口唇期(0—1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吮吸会给他们带来快感,他们会吸吮母亲的乳头、奶嘴。
肛门期(1—3岁):儿童2岁左右就开始能控制自我的大小便,他们以排便为快乐,以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此时的孩子开始对性感到好奇,会区别男女身体的差异,并开始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并可能开始出现对其他儿童身体感兴趣的行为。
性器期(3—6岁):此时的儿童有时会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开始能正确地辨识男女,并开始产生取代父母同性别的一方同时迷恋异性的另一方的强烈愿望,出现恋父或恋母情结,有时会询问有关生殖器及生殖的问题。
养育策略1:父母应接受并喜欢孩子的性别,并做好孩子的榜样。
接受并喜欢孩子的性别,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性别发育的家庭环境。性别有差异,到但没有优劣之分,父母应该对孩子持有积极的态度。
养育策略2: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尽快认识并认同自己的性别
2—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教导孩子通过穿着、打扮、行为举止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性别。
4岁的孩子开始逐渐意识到男女的真实差异,他会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产生好奇。此时,父母可以用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孩子,并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
4岁之后,鼓励孩子参加与传统性别印象相反的活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双性化的儿童比表现出传统性别特征的同龄人更受欢迎,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养育策略3:正确认识幼儿的“性”
孩子有时会对男女之间的身体构造差异产生兴趣,此时父母不要用成人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好奇心驱使而已。孩子对于他们不理解的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对性的问题也不例外。
养育策略4:以坦然、开放的态度跟幼儿谈性
性是与吃、喝一样自然的人类需要,并没有任何不堪、猥琐之处;幼儿提出有关性的问题也是单纯出于天生的好奇心,并不代表孩子学坏了。因此,家长在回答幼儿有关性的问题时,要像回答有关季节的变化、地球的运转等科学问题一样自然。
养育策略5:运用科学术语和儿童化的语言跟幼儿谈性
对于幼儿来讲,性器官很手脚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要用正确的术语。如果父母实在难以启齿,可借助玩具、图片等工具来完成,语言应儿童化,多采用比喻、游戏等。采用科学的名称还可以使幼儿从学习的角度来接受性教育,强化知识而淡化其中的性意义。
养育策略6:帮助幼儿建立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加强性安全教育
告诉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告诉孩子如何避免、拒绝别人不舒适的抚摸、碰触等,和孩子讨论如受到性侵害该如何处理,如何表达,如何求助。
养育策略7:家长应客观、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性行为”
有的孩子在玩过家家等游戏时,会模仿大人的一些亲密行为,如接吻、拥抱,有的还互称男女朋友,此时家长不应认为孩子是太早熟,孩子学坏了。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单纯地把对方当成一个玩伴而已。
如果承认严厉地斥责孩子,这种不良的体验可能会延伸到孩子的潜意识里,可能导致成年后与异性交往有阴影。
最后,建议别给孩子看成人电视节目,尤其是一些综艺节目,主持人插科打诨的话很不适合孩子听,应给孩子一个更纯洁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