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文字有种说不出的迟钝,一句话来回看几遍,还是会忘光光,看书会看了后面忘记前面。在硬着头皮上完学之后,终于不用再看书背东西了,有种解脱感。从踏出学校大门开始,我就给自己挖了一口深深的井,只围着自己的小天地转。
这份材料与工作无关,放一边;这篇新闻与我的生活无关,放一边;这篇文字,不是关心的范围,放一边。井里的养分足够供给与我相关的一切事情,因此一直不想跳出那个井。我能看到的世界,就是那个井口那么大而已。
然而在与写作训练营相遇之后,那个小井里就开始翻滚起来了。
一、空杯之心
开营第一天,高洁老师在群里强调要怀着“空杯之心”学习。初次听到“空杯之心”这个词,有点一知半解。脑袋呈现的是一个空杯加一颗心,理解意思,可是很难把意义理解到心里。
在开营预热必读文章《最初和最终的自由》里有这么一句话“真相无法靠别人给你,你必须自己去发现它。”于是有了接下来发生的“空杯之心”初体验。
写作业营的第一份作业是阅读,拆解一个写作单元,摘取三个金句,摘取三个段落。我严格按要求完全,而且一个字都不多写,并感叹——这个作业好简单。在第二天群里频频抛出优秀作业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有点责怪自己只会规规矩矩完成,不去多思考一下如何优质完成。
一味的责怪自己不好,就难以沉下心去好好学习。在井里待太久了,固步自封,急需修正心态。“空杯之心”?是的,此时应怀“空杯之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的杯子”,对自己过去及惯有的思维模式放空,吐故纳新。
怀着“空杯之心”,在零碎的时间里,看了好多同学的作业。发现同一篇文章,两百多名同学有两百个不同的拆解角度,两百个不同感悟。曾经认为,阅读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可是在写作业营里,阅读却让人觉得很有趣。我们总是能从中看到同学们脑洞大开的感悟。这是在很多课堂上,没有过的体验。
写作课,不单在教写作,也在让我们领悟并践行——心怀“空杯”,吐故纳新。
二、感受万能写作课堂
没进入写作营前,从写作黑客上,了解到北宸老师的万能写作法,有六个字“观点—案例—总结”。我一直以为,进入写作营,应有长篇大论的技巧与方法去论证去这六个字。
可是如果是长篇大论的技巧阐述,这个写作班会不会跟学校里的作文课一样枯燥无味?如果只是6个字而已,那限制于这个固有的写作结构中,会不会灵感尽失,写不出字来?我带着诸多问题,进入写作营。
事实上无论是课堂直播,还是每一次作业主题的讲解,北宸老师更侧重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与感受。从思考写作的意义、受众意识,到如何去写一些十年以后依然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哗然取众,昙花一现。原本只是一期写作课,可是却把我引入了更多思考当中。
在写第一篇文章时,为了做到文章里有“观点—案例—总结”,刻意去思考了字句的编排,完成一篇文章花的时间,比以前完全靠所谓的灵感想哪写哪的文章,多花了不止一倍的时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不会让人感觉生硬?
我带着疑惑,把第一篇文章分享给朋友阅读。他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比以前写的思路清晰,读完能抓住重点了。
简单六个字,没有花里胡哨的修饰,直击主干。先把文章的主体结构做好了,再往里面增加内容,文章有效地避免行文松散的现象。
三、信息整合
要简单写出有观点、事例、总结的一段话,似乎不困难。但是通篇都用这个结构模式,还需要事例佐证。发现写作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有感而发就结束了。
这个课堂上的作业,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要做好,都需要走心。
由于输入太少,逻辑思维不清晰,组织能力较弱,致使下笔困难,每篇文章写起来较为吃力。但我没有放弃,并开始学着查询故事背景,收集相关信息、素材,也尝试过把阅读感悟进行整合成文。在多次尝试中,虽然说每次作业都不是很好,但都比开始时,有了一些进步。
在这里学习到的,感受到的,让我对写作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样在这里,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继续探索更多我未知的东西。
四、优秀的同伴与干货分享
没有攀登就不知道山有多高,没有下海就不知道水有多深,同样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哪里。
在这期的学习中,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伴,他们的思维敏锐,想法独特,处理信息的手段多样化,思考也很深入。从阅读他们的作业以及微信群的交流中,让我大开了眼界。
与此同时写作营抛出来的干货,老师们精准到位的总结,以及特邀嘉宾分享的心得。都是一些极有价值的信息。短短二十一天,每天都在接收着诸多信息,我的脑路曾一度短路。好在稍作休整,又接通了。
二十一天很短,可是收获却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多,更深刻。跳出井底看世界,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很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