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想到要写规律,也许是因为后来我把物质规律归为零级意识,且与生物规律一起都归结为意识级别的提升,这样一来意识就有取代规律的意思。
规律观的形成导致对必然性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会认为有不符合规律的事物存在,我认为那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能概括它的规则。规律可以具体到知识,也可以抽象到思维。规律既是人规定的规则,也是人思维定式的体现。
也许你会问,规律不是客观存在的吗?这就要分清这个词是在什么语境下了(有点抵触这样说,首先不知用得对不对,然后看别人这么说总有那么一点假装高大上的感觉,抛开我狭隘的心理,语境这个词用得应该算是准确的),对于“规律”的解释之一是“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它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但下面这种情况是受限的或者说是有限的,当在以我们为人的语境下谈论的规律,是我们主观臆断的,尽管是多次观察和理性分析得来的,但我们直接把有限的观察归结为全称假设,像“一切”,“全部”,“永远”,从时空上以有限推无限。
就科学发展历史来看,我们得到的规律是片面的,总会有新的发现使得原有理论不再合适,我们不能抓住真正的规律,就在于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不变的,或者什么在变化中是必然的。所以有哲学家会认为世界本没有规律,只不过是我们强加给它的。
关于我们的观察研究不能达到真实和我们总结的规律之上可能还有更大的规律这两点,我在之前几篇文章中用两张函数图做了粗略的解释。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的观察研究范围是有限的,有局限性的,在时空无限的环境下,我们定义的规律并不完全是宇宙真正具有的规律。
以上除了毁三观之外好像并没有带来什么。我们给自己套上了一种了解万物规律就通达的假象。首先现有的规律我们尚且不能穷尽,其次随着意识级别提升而产生的新事物还会出现新的规律,然后规律只是规律,我们如何运用才是体现人的特殊性,暂且的最终,我们发现和定义的规律将不再只是描绘客观世界,也会涉及主观世界,并在未来会需要能描绘比我们意识级别更高的事物的存在,也许我们能胜任,也许要靠拥有那个意识级别的事物本身甚至高于那个意识级别的事物来描绘了。
批判
此次我要批判老子,当然在他处的时代和社会,他的思想无疑是大家之谈,而且一直影响后人,我之所以要批判他,是因为在我思想发展的道路上,就我对他思想的理解,他的思想在我脑中的世界已经被封存了。 还记得第一次读《老子》时灵魂出窍,洞察一切的感觉,非常爽。但这也是我说给自己套上了一种了解万物规律就通达的假象。老子的时代,我想他能理解的规律不会比今人多,但他提前体会了掌握一切规律的感觉,这就使我们以一概全。就好比我们学了些知识就以为我们了解世界了,但一做题就不会了。
而且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有问题的,老子说的道后人多解释为自然规律,老子的无为也就是顺应自然,但我们可以想一想,万物发展到了人这一步,我们却只是回去顺应动物、植物、天地万物的规律,这种倒退不是发展的。从意识级别来看也是一样,我们的复杂度不应回退。不过我们的发展进入了误区也是可能的,想起了之前说过为了突破到下一个意识级别,可能需要这样的量变,也许不能平缓地晋级。所以只能说是部分地批判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经此分析,规律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