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华杉
心学就是《学习学》:学习是耕耘栽培,不是狩猎采集。学习最大的毛病是学得太多,碎片化地到处去学枝叶花果,搞成了狩猎采集,所以没有根。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而是不学!不是有用的就学,而是可学可不学的都不学,不看,不听,不说,不动,才能修养自己的本原,才能集中大块时间学习自己真正要学的。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陆澄问:“知识总是没有长进,怎么办?”
这个问题,恐怕好多读者都有共鸣,现代人更是知识焦虑症,总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到处去学,总怕自己落伍了。
王阳明就说:“为学必须有个本原,在本原上下功夫,渐渐地盈科而进。”
盈科而进,出自《孟子 离娄上》: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徐子,就是徐辟,孟子的弟子,徐辟问老师:“孔子数次称赞水,老是赞叹:‘水哉!水哉!’这孔子到底觉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原泉混混,原泉,是有源之水,混混,读着滚滚,水涌出的样子。那有源之水,滚滚流出,昼夜不停。盈科而后进,科,是坎,把沟坎注满,再继续往下流,渐进而流入江河,注入大海。有本有源的事物,就是这样子。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假如没有本源,就像那七八月间的骤雨,一下起来,哗啦哗啦,大小沟渠都满了,但是一会儿就干涸了。所以名声超过了实际的,君子引以为耻。
王阳明说的本原,还是他的致良知之说,是良知良能。他接着说:“道家讲婴儿,比喻也很精彩,说婴儿在母腹中的时候,只是一团气血,有什么知识?出胎之后,才能啼哭,再往后能笑,又往后能认识父母兄弟,能站立,能行走,能拿东西,能负重,最终天下之事都能做。这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都是因为他精气日足,聪明日开,并不是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后面这些事怎么做。
“所以说,学习是有个本原,圣人到了‘位天地,育万物’的境界,也只是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出来的。后儒不懂得格物的道理,看见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想在初学时就一件件全学会,岂有此理!”
这圣人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还是陆九渊那句话:“我在那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一旦到那有事事,便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他不是所有的事都学过,而是依靠常识,发挥本能,是良知良能,是心如明镜,物来心照,了了分明,没碰到时不去想它,碰到时自然就会。
位天地,育万物。还是出自《中庸》,前面讲过的那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圣人达到中和的境界,则与天同德,天、地、人三合一,能使天地各安其位,能厚德载物,使万物生长繁育。
天地人有什么关系呢,就是一体的关系,比如雾霾,那就是人欲之霾,蓝天白云,就是天理,雾霾污染,就是人欲。存天理,灭人欲,雾霾就没了。工厂老板为了赚钱,他就黑心排放。城里的人深受其害,切齿痛恨,破口大骂,但他并不因此离开那城市,因为他也是赚钱重要,所以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没区别。
王阳明又说:“立志用功,就比如种树。开始的时候,生根发芽,还没有树干;等到有了树干,还没有树枝;树枝之后,才有树叶,然后有花,有果实。在开始种树的时候,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那树枝的事,不要想那叶子的事,不要想那开花的事,不要想那结果的事。空想有什么意义呢?只要不忘栽培灌溉,还怕没有果实吗?”
学习是耕耘栽培,不是狩猎采集。学习最大的毛病是学得太多,碎片化地到处去学枝叶花果,搞成了狩猎采集,所以没有根。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而是不学!借用孔子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是有用就学,而是可学可不学的都不学,不看,不听,不说,不动,才能修养自己的本原,才能集中大块时间学习自己真正要学的。
如果总是担心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以后怎么办?有一句话:留点东西给别人会吧!别人也要吃饭啊!都给你会了,别人还怎么活?我们不是要别人会的我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而是别人会的我不会,我会的别人不会,这才是和谐社会。
这就是《学习学》,要学习,先学《学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