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和王丽是玩得非常好的朋友,俩个人在一个村子里。平时农闲的时候,两家人谁家做了好吃的 ,就叫到一起吃饭 ,两个人一起出去玩,有什么知心话两人相互的诉说,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两个人都在一个村子里种地。春燕种地年年挣钱 ,就是不挣钱也保本的,县城里楼房也有,车子也有。但是王丽就不行,年年种地 ,年年一百多亩地棉花,年年赔钱,王丽的老公也不争气,好吃懒做,王丽也花钱手大 ,种了几十年的棉花,欠了一屁股的债,常常是东墙拆了补西墙。在亲戚跟前借的都没人敢给她借钱,借了钱就不提还钱的事情。
又是一年夏天农忙的时候,天气特别的热,棉花开始浇水,再不浇水就影响棉花开花。但是这次村子出了新规定,谁交了水费就给谁家浇地,不交水费不给水浇地 ,每年秋天村上收水费太难了。
王丽着急了,没有钱交水费,棉花现在正需要水的 时候,缺了这一水就等于上半年白忙乎。王丽思量了一圈,向谁借钱了?该借的都借过了,最后她想到了春燕。
王丽和老公一起来到了春燕家,说明了来意,要向春燕借两万块钱。春燕有点犯难,最近家里出了点事,老公生病住院,用了好多钱 ,家里就剩下几万块钱。
王丽说: “你放心,我就借两万块钱,按一分五利息计算,到秋天棉花卖了钱,第一个给你还钱”
“不是利息不利息的事情 ,问题现在我也手头紧 ,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要啥利息” ,春燕有点为难的说。
“朋友归朋友,钱是钱,一码归一码,我现在就给你打借条,借的时间不长,倒倒手 ,秋天就还给你了”。
说着王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和笔,趴在桌子上几下就将借条写好,王丽的老公在边上也保证秋天就将钱还了。
春燕也不好说什么,玩的这么好的朋友,不给借也不太好,和老公商量了一下,就借给王丽两口子两万块钱。王丽两口子千谢万谢,拿着钱高高兴兴的走了。
他们走后 ,春燕把借条拿起来看了看,将借条收好。
王丽拿了钱,交了水费 ,浇了棉花地。棉花的花儿朵朵盛开,长得非常旺盛。
转眼就到了秋天。王丽家的棉花一遍花二遍花都采完了 ,边边角角余下的棉花也收拾完了。就是没有动静还钱,春燕也不好说什么,这么好的朋友。
两个人还是在一起玩 ,一起吃呀喝呀 ,但是王丽从不提还钱的事情 ,春燕也不好意思说,就两万块钱伤了和气。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农忙 。春燕和王丽还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春天的时候,两家一起摘榆圈子 ,一起摘刺米花 ,蒸囷囷吃。王丽对春燕越发的好了,做什么好吃的,就叫春燕两口子过来吃饭 ,经常给春燕的孙子买好吃的。
秋天到了,棉花采摘完了,也卖了。王丽还是一字不提还钱的事情。
春燕的老公不高兴了,生气的说: “钱借去一年多了,也不提还钱的事情。”
春燕安慰老公: “可能王丽今年还是没有钱”
话是这么说,但是春燕心里也有点不悦,借钱的时候说的多好,这都一年多了,从不提还钱的事情。
第三年的秋天很快又来了。王丽家的棉花采摘完也卖了,还是只字不提还钱的事情。春燕实在是忍不住,向王丽提起还钱的事情,王丽为难的说: “今年收成还是不好,把贷款什么的还完,就没有多少了钱了,明年一定把钱给你换上”。春燕也不好说什么 ,人家说没有,你也不能硬要了,毕竟是好朋友。
第四年的秋天又来了。等王丽家的棉花收拾完,春燕直接提起还钱的事情,王丽又为难的说: “今年的收成还是不行,要不然我先给你还一万元吧,剩下的明年一定还给你。”春燕拿了一万块钱回家了 ,心里非常的不快: “就两万块钱,这都几年了,早知道今天是这个样子,当初就不应该给她借钱”。
春燕也纳闷: 说王丽没有钱吧,你看他们两口子吃的穿的哪个差,比她都好。
第五年的秋天,春燕等王丽的棉花买完就来找她还钱 ,说起利息 ,春燕说: “这么几年了 ,也不要说一分五的利息 ,就给五千块钱的利息,总共一万五千元” ,王丽接话对王丽说: “你看那利息能不能少一点,干脆四千元行不行”,春燕马上痛快的说: “四千元就四千元”。
当下春燕拿了一万四千元就回家 。回家的路上,春燕长长的输了一口气,这钱要的不容易。
后来春燕就听别人说: 王丽给别人说嫌春燕要利息了,这么好的朋友关系还要利息,春燕他们两口子在他们家又是吃又是喝的,给她孙子还经常买东西,还要四千元利息。
春燕听后很无语,摇摇头。从此她们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形同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