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不要忘了,被动就是弃权。”如果我们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就必须主动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不断改进追求目标的方式和方法。——李开复
著名时间管理专家戴维.艾伦的《搞定》系列书中提到,之所以GTD模型效果显著,基于两个基本要素:掌控+视角。要想获得最佳的掌控和视角,要把所有事都通通列出来。
掌控局面分为5个步骤(收集、处理、组织整理、检查回顾、执行),摆正视角包括6个关注层面(目标和原则、愿景、长期目标、责任范围、项目、行动)。把它是什么以及运用的正确步骤搞清楚,是遇到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的法宝。
所有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大多都提到或涵盖以上内容,本专辑之后也会与自身经验及大师们的著作根据专辑推动进度做整理分享。
今天来说说视角。
生活中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缺陷所在,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为自己打造出适合自己的清晰目标。
“请告诉我,离开这里之后我该怎么走?”路人问。
“这要看你想上哪儿去。”山人说。
“去哪里我都不大在乎,只要脚下有路。”路人说。
“那你走哪条路都没关系。”山人说。
我们常听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实际上是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然而,放眼当今,却极少有人真正清楚自身的缺陷及优点。每一天都会有那么一些人,在不同的场合,高声谈论着自己是如何在重重压力之下迈着步子攀爬前行。
然而当被问及究竟要去哪时,他们却只会流露出一脸的茫然无措。何论视角。
一,自我管理矩阵
该矩阵是《搞定》3中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中提到的模型:以掌控和视角为轴线,建立矩阵,对照它们评估自己(另一个人或某一种情况)的实际状况,作为今后改进提高的指导是非常容易的。
作者用两条轴线划分出4个象限,来自综合描述掌控和视角的低级和高级排列组合,以及它们产生的各种综合症。
理想状态是掌控和视角都处于高级水平这个现象,这个象限在这里叫作“舰长和指挥官”。
如果你处于另外三个现象,也不见得是坏事。好车也会出故障,再优秀的人也难免失去掌控、视角偏离,只不过有时问题很严重,多数情况下只是稍有偏差而已。
不过,如果长时间停留在次优象限,也许会被贴上负面标签——受害者、微观管理者或者空想家。不过这些标签是用来警告你及时纠正航向,调整之后,就可以用它们的积极面来描述——回应者、执行者和梦想家。
1,受害者/回应着
这种人或处境对全局缺乏掌控,也没有用全局视角看问题,在极其负面的情形中呈现出受害者的特征:无助,完全是外力左右。
一种更为隐密而危害更大的情形是,这种状况一旦维持太久,人们对缺乏掌控和全局视野的感受力就会削弱,出于纯粹的自我保护而变得麻木。
积极面:
- 失去掌控和抓住重点本身算不上是一件坏事。事实上,我们一天当中也许好几次处于这个象限。
不管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多少内容达到标准,你都必将面对系统,哪怕是短暂的“渗漏”,需要重新调整,才能恢复平稳航行的状态。火箭发射的能量大半都用来纠正轨道,因为火箭很容易,脱离控制,偏离精准的目标。其能顺利发射,正是因为灵敏的反应装置避免偏离。
面对这个挑战,是甘当受害者还是积极应对,就看能不能自觉的回到游刃有余的状态,把新情况加以整合,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2,微观管理者/执行者
这种人善于掌控而缺乏视角,很有可能过于重视结构、流程和系统,这是微观管理者的典型特征。
他倾向于组织的过细,喜欢过度掌控前进的方向。换句话说,掌控的形式大于掌控的内容。这种视角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积极面:
- 有了一定的结构,我们就必须不断的“填空”,就是执行任务。事实上要做到事事顺利,你就必须预先做好决定和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专心做一件事、想一件事时,就会失去对其他事务的关注。你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必然要抛开其他的事,这是意识的本质使然。
重要的是,当指引你的形式和结构一旦完成使命,你这样能够随时摆脱或者改变它。懂得什么时候关注另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丢掉一套过时的系统(当它开始限制延伸,抑制表达时),是你开始掌握工作的标志。
3,空想家/梦想家
视角高度正确却不善于掌控的人可以归入空想家的象限。
相对于可以具体执行的创意,他们想法太多;相对有限的资源,他们承担的责任太重;他们随随便便下达指令,让身边的员工无所适从。他们的系统和行为不能有效的捕捉他们的诸多创意,不能取得切实的成果。
在极端情况下,这是纯粹的自我涣散状态:不能在任何一段时间内抓住重点。人们常常把这种状况叫做“注意力缺失”。
积极面:
- 当然,不能停止幻想是人的天性,总是喜欢幻想各种各样的结果和目标。一旦我们决定动身,就许下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它产生让你站起来、走出去的动力。你眺望远方,想体验或完成的一件事吸引了你,这是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不管这件这件事是戴上帽子还是主持一次会议。
4,舰长和指挥官
这是作者提出的理想模型,是视角和结构的综合。在这里,你的精力和重点由你自己决定而不受外力左右,这是一种随心所欲、行云流水、百事顺遂的状态。
重要的不是你在做什么,而是你怎么专心致志的投入其中。而专心致志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在功能和形式、想象和执行、出格和规矩之间走钢丝。
没有约束就无所谓自由,没有形式就无所谓愿景,没有功能就无所谓结构。掌控和视角之间的最佳关系也像走钢丝,只要你能走下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消极面:
- 这个象限貌似完美无缺,从自我管理的角度看,似乎再也没比它更高的境界了。如果这是个简单的一维模型的,确实如此,可惜它不是,你会看到这几个象限都具有多重性,而且也视具体情况而定。
井然有序、一帆风顺固然好,除非航道突然拐弯和转向,除非路上出现了交通事故,让你不得不急刹车。换句话说,也许形成了有效的步调和模式,却可能忽略了维持这种状态的必要工作。
- 未来你要防范哪些危机?
- 你该产生和评价什么样的新愿景,让自己保持活力?
- 你现在可以尝试哪些新结构、新流程,以备处理日后成功带来的工作量骤增问题?
理论上你是舰长和指挥官,就得详尽周全地考虑到以上的预防、维护、发展等诸多事务~可是,至少在细微层面上,如果你意识到上述需求的存在,意识到它们尚未被处理,你就没有真正达到行云流水的状态。
有时候,我们以为达到了全面整合的流畅状态,也是放松了戒备,结果考虑不周,措手不及。眼下你既掌控得当、视角又全面,就很容易自满和懈怠,认为没有必要未雨绸缪,为将来做打算。
二,动态变化的矩阵
改善现状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现状,如果你抗拒或拒绝接受眼前的现实,那么你就永远无法战胜它。
如果你真想诸事顺心,那么搞清楚自己在这个矩阵中处于哪个象限,就大有益处。
你必须根据自己的处境和它与你的切身关系,采取不同的战略。也许是加强掌控,也许得调整视角,也许都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