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生气了》这本绘本是在大宝两岁左右开始看的。这本绘本当时看只是和孩子一起看书中的故事,一起了解菲菲这个小姑娘生气后是如何通过踢打、吼叫,后来她的情绪又是怎样在大自然的怀抱,被微风、石头、海浪、广阔的世界所抚慰。这几天再一次认真翻看它,感受菲菲的情绪,回忆自家晨宝的情绪管理经历,感慨良多,忍不住由此感发,梳理一下晨宝和自己的情绪管理成长过程。
封面这个小菲菲生气的样子像极了我家倔强淘气的小晨宝。她生气的样子也是这样怒目圆瞪、鞭子都直直地戳向两边,保持着对外的威胁力。她心中的怒火在眼睛里燃烧,在头发上蔓延,一头金红色的头发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经久不息。鼻孔喷张,嘴巴紧闭,怒不可赦的样子让人看了实在无法去忽略她那淹没在熊熊大火中稚嫩脆弱的心。
晨宝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倔强奔放的个性让她在表达愤怒时时也是毫不掩饰,热烈奔放。她踢打,她尖叫,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她甚至还会对爸爸妈妈拳打脚踢。
还记得她的人生中第一次生气是在早教中心,一位阿姨正在喂自己的宝宝黄瓜,她想吃,但是没有得到。她生气了,眉毛倒竖、怒目圆瞪,嘴唇紧闭。我第一次看到她生气的样子,心想,她的情绪小世界已经悄然开启了一片稚嫩成长的小天地,我要用爱和耐心引导陪伴她。
那时的我也不懂得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不会接纳、处理。但是做亲子图书馆长的经历让我知道,我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管理相关的绘本和表达爱的绘本,来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一起亲子阅读的情绪管理绘本的名字叫《小情绪大情感》。
这本书用童趣温暖的画风,细腻准确的笔触,描述了孩子们成长中遇到的34种情绪,带领孩子去认识自己的心灵,摆脱负面情绪控制的同时,增强对快乐幸福的感知能力。
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很长的故事,但是她却如此着迷,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听着。因为这本书懂她,能够感受到她内心很微妙的、自己还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情感。
绘本的插画都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日常场景,能唤起孩子们最强烈的共鸣。绘本的法语原版是诗体语言,汉语的译者树才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他的译文也是诗的形式,既忠实于原文,又做到了汉语的生动准确和贴近孩子的思维,饱含着对孩子最深的理解、认同和鼓励。
情绪类绘本有很多,有的绘本侧重于让孩子认知各种情绪,用详细的场景描述来介绍各种情绪情感,比如《小情绪大情感》;有的绘本侧重于引导孩子疏导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气汤》;有的绘本侧重引导父母先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鼓励孩子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最后再一起想办法,比如《杰瑞的冷静太空》;有的绘本会带着大小读者一起,用“显微镜”把“生气”这件事看个仔细,弄清楚它到底怎么回事,比如《生气的亚瑟》;还有的绘本会把情绪和人的主体分离,把情绪比作贮藏在身体里的各种猛兽,比如宝宝心理绘本系列第一辑里的《生气》。
《生气汤》讲述的是:这一天小男孩霍斯过得很不高兴,他带着一肚子怒气回家。但是,他妈妈却说要煮汤。当水滚开时,妈妈对着锅子大叫,她要小男孩也照样做。他们还一起对着锅子龇牙咧嘴、吐舌头、大声敲打锅子。最后,小男孩笑了,心里也快活多了。
在晨宝三四岁的时候,我试过《生气汤》中的办法,和她一起煮了生气汤,记得煮完后晨宝跟我说:“妈妈,以后我还想煮生气汤。”看来这个办法确实帮助她缓解了一下生气的情绪。
再比如《生气的亚瑟》,很少有能让小孩儿足足发了贯穿全书的脾气,好像全世界的焦点全集中在小孩儿和他自己的气上。这种切入的角度突显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显示创作者非常理解和同情小孩儿在生气时的观点和感受。
所以,本书并不以成人式的反应为主轴来表现应如何约束和改变小孩儿的生气行为:“小孩儿怎么可以生那么大的气?”“小孩儿有什么气好生?”“不生气才是乖小孩儿!”而是带着大小读者一起用“显微镜”把“生气”这件事看个仔细,弄清楚它到底怎么回事。
这种坦诚面对、探索情绪的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呈现方式。
我们看见亚瑟的怒气中,其实掺杂着许多别的情绪:寂寞、害怕、伤心、失落、彷徨……就像现实中的小孩儿,被包围在复杂的情绪中,常常自己也无法说清楚。横眉竖目的外表下,原来有看不见的脆弱和受伤。
这本绘本是第一本有关正面管教的绘本,让我们了解应该如何对待负面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书中引导我们先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这种链接的前提就是理解同情孩子,并接纳他们的情绪状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待冷静后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家里有个角落就是宝宝的冷静空间,生气的时候孩子会呆在那里。当然,开始的时候也会摔玩具,踢打,尖叫,但是慢慢地,他会改变。孩子的情绪管理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放下急躁的情绪,耐心地引导孩子,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宝宝心理成长绘本”系列引进自法国Gallimard出版社,由欧洲著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卡特琳·多尔托博士主编。这个系列绘本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和经历出发,准确地捕捉了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用科学的语言、亲切的口吻,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诠释和解读,阐述了与宝宝心理成长密切相关的主题,引导妈妈了解宝宝,也帮助宝宝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被权威机构评价为“幼儿早期良好心理教育的经典”。
《生气》是这个系列的其中一本,书中的故事把孩子生气的情绪比拟成各种动物,有的孩子生气时心中会有个捶胸顿足的大猩猩,有的是横冲直撞的老虎。
为了赶走生气的情绪,孩子们会一个人躲在角落,想办法自己把心中的这个发怒的野兽赶走。有的野兽不容易赶走则需要大人帮忙。这时,他们需要大人的理解、包容和帮助。
我特别喜欢这本绘本,它把情绪的野兽和孩子本身分离,告诉每一个父母,孩子都是我们最好的孩子,最重要的宝贝。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是凶猛的野兽驻进他们内心捣乱而已。
这样的理念能够让父母从孩子有负面情绪的一开始就接纳了他们。这是一个多么至关重要的接纳,有了这份接纳,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在爱的光芒里,所有的不如意都会瞬间烟消云散。
从晨宝两岁左右开始和她一起亲子阅读这些优质的情绪管理类绘本,在阅读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孩子的情绪管理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也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在她处在情绪低谷时,需要我们大人用爱、理解和宽容去化解她的情绪;当我生完小宝变成一个脆弱的小女孩的时候,当我因劳累心情烦躁的时候,是晨宝接纳我,跟我说这是正常的,提醒我要控制坏情绪,助我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