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断舍离》这本书的时候,前几段我持怀疑态度,有些点不是很认同,例如说“市面上一些收纳术类书籍只会让“浪费”“惰性”“过剩”搞得喘不过气来”,我觉得买买买,不舍得丢弃,可惜之类的情况是缺乏安全感所致,再比如说“现在是消费型社会,物品被过度制造”,从经济学角度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且也给制造物品的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这个点我不是很赞同,不过书中后来解释并不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让我有了几点体会:
1.物质环境对人生的状态影响
不管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好像真的是家里环境越简约,越有条理,人的状态就会非常好,而且富足家庭普遍比贫困家庭环境要好,我指的更多情况是精神领域的富足和贫困,环境好的家庭都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气质。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虽然我不喜欢拖地,但我特别讨厌家里乱七八糟随处放东西,我喜欢把东西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又好找又不乱,我最讨厌的两个地方就是卫生间和厨房,我一度以为是不是自己有强迫症或者太爱干净之类的,看完才知道原来不是啊,搞得我还看了那么多心理学。
2.只看别人,不审视自己
最近看了些书,有了一个想法,担心自己虽然学了书里的一些知识,增长了见识,但也怕自己把这些当成武器批判别人。果不其然,看完书就想到我不喜欢啥,然而自己还是没动静,就是各种懒,有泡面能不做饭就不做饭,不出门能不洗脸就不洗脸。看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等于白读了么,看着积极的书反而越变越消极,严格要求别人,完全放纵自己,自己都怕自己。
赶紧把怪的菜处理了,给自己炒了一个菜煮了米饭,然后玩了玩游戏继续找了本书看,发现其实自己掉入了陷阱,就是空虚,看书追速度,选书看厚度,既怕一直看同一类书又怕其他类书太厚,干别的事又想看书,真如本书中写的那样:之前想培养各种兴趣,结果看不到成效或者想干的太多,最后都成了忘却物。因为内心空虚,找不到方向,也不清楚现在的人多少像我这样的,你越是想改变,最后发现越是难以完成,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找到或者培养自己能有一件真正的爱好而不要半途而废。当今社会,也想问问多少人跟我一样,除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再没有或者不知道该干点啥了呢?
3.这本书主要的两个点我很喜欢,第一个是全书的核心:断舍离就是新陈代谢。
不止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提出的方法论也很好也易于操作,就是通过对家庭环境的变化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个观点可以提高人生品味,尤其适合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生活琐事的处理,提供了方法。通过物质,在人不同年龄时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简单的扔东西,也不是随意扔东西。这一直是我比较困扰的事,我很容易纠结买东西时怎么选择的事情,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想的。也就必然被人家忽悠,也总是害怕去买东西,一怕别人看我不会,而怕自己被忽悠,成了人家的提线木偶。第二个是书中对婚姻的总结很有营养,比那些成天吹嘘的情感专家实用的多也理智的多,书中写到,婚姻分三类:第一类是精神婚姻,就是两人是因为精神上可以达到的一种契合模式,而且共同进步,这种是真正的爱情;第二类是肉体婚姻,双方能够通过肉体上解决矛盾,也可以在一起;第三类就是社会婚姻,就是根据一定条件在一起的婚姻,如今社会的门当户对,建立在利益和双方家庭基础上,也就是婚姻法保护的婚姻,我叫它契约婚姻。从这三类基本就可以解释婚姻和爱情是咋回事,当然我没有书里写的那么清楚,有兴趣可以自己买来看。
4.断舍离的至高境界
身在世俗而超脱世俗,以舍获得。看书总是容易懂,实际操作真是好难,就比如说不要批评别人,说着就四个字,可是真做起来,说不定无意识情况下就漏出去了,还有真心的赞美别人,咋样才算真心?或者真心赞美时,心里真的可以做到100%的不触动,不嫉妒?
这本书最好的我觉得是第四章至高境界前的几章里,有很形象的插图,很清晰的展现出了表述的内容,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体验。可作为我的一本家庭教科书,好好学习认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