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重温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定义,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是以大众传播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公众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证券投资。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而言私募就是针对少数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净值人群来募集资金。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①募集方式
公募基金以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基金,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基金公司网站、银行代售等方式公开发行,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只能向特定的机构或个人发行。
购买公募基金的门槛比较低一般1000元起步,有的基金公司100元起步,在交易日随时可以赎回,私募基金投资门槛比较高,一般100万起步,所以许多想购买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只能望而却步。
②产品规模不同
公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通常为几亿至几百亿元,股票池通常有几十至几百只股票。而私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仅有几千万至几十亿元。
③投资限制
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上受限较多,如持股最低仓位为6成,不能参与股指期货对冲等。
而私募基金的仓位非常灵活,既可空仓也可满仓,且可参与股票、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多种金融品种的投资。
④费用
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管理费,由于公募基金规模庞大,每年的固定管理费便足以维持公募基金公司的正常运作。
而私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为浮动管理费,该费用的收取规则是私募公司在基金净值每创新高的利润中提取20%作为提成,这就意味着私募公司必须在给投资人持续赚钱的前提下才能盈利。
⑤流动性
公募基金的流动性非常好,而私募基金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差,且有部分私募基金在购买后有6个月至1年不得赎回的限制。
⑥信息披露
证监会对于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严格,公募基金每个季度都要详细地披露其投资组合,持仓比例等信息。而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低,在投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保密性。
⑦投资范围
只能投资股票或债券,不能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不能投资房地产,不能投资有风险企业,而私募基金可以。
风险
投资者需要理解的是,证监会给公募基金定下这么多严苛的规矩和要求,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投资者。这背后的逻辑是:任何一个社会公众,都能购买公募基金。因此政府有责任保证这些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所以证监会要求公募基金每隔一定时间需要披露其各种信息,严格规定其持仓限制,禁止这些基金去做普通人不太理解的复杂的投资策略(比如加杠杆,做空,对冲,衍生品等),要求每天都有流动性,等等。从产品安全角度来看,公募基金出现欺诈,违规操作的可能性要比私募基金低很多。
而私募基金则不一样。私募基金的销售对象仅限于一小撮合格投资者,因此政府假定这些“合格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要高于普通人。说白了,就是这些“合格投资者”更有钱,所以亏得起。同时他们也更“懂”,所以即使亏了也不会闹。这也是为什么私募基金的策略可以灵活的多,信息披露要求也要少得多的原因所在。
总结
基金投资的游戏规则,决定了投资者承担所有的投资风险,而基金经理则旱涝保收(不管基金业绩如何,管理费雷打不动)。在市场情绪乐观的时候,投资者热情高涨,恨不得把钱塞进基金经理的口袋。但是当市场发生逆转,经济下行的时候,投资者这才开始感觉投资损失带来的痛苦。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市场的狂热情绪所影响,设定好一个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富贵稳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