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具有精神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秉持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原则,从多方面细致入微地洞察病情。
望诊首当其冲。观察患者面色,若出现晦暗无光,或两颧泛红如妆,可能暗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因肝肾与脑髓密切相关,虚损之下影响心神。眼神亦是关键,目光呆滞、无神,反映出精气血不能上荣于目,脑窍失养,多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有关;若眼神惊恐、游移不定,又提示心肝血虚,神魂不宁。再看舌苔,舌苔黄腻者,常为痰湿蕴结、化热扰心,致使患者心烦意乱、幻觉频生;而舌苔白滑,则多属寒湿内盛,困阻脾胃,影响气血生化,进而出现精神萎靡。
闻诊不容忽视。听患者声音,言语低微、少气懒言,多因肺气不足、宗气下陷,无力振奋精神;若声音高亢、烦躁多言,甚至胡言乱语,往往是痰火上扰神明,心神失控所致。嗅其气味,口中异味重,如有酸腐味,常提示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内停,浊气上攻,干扰心神,引发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等精神问题。
问诊探其根源。询问睡眠状况,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神不守舍;若嗜睡不醒,整日昏昏沉沉,又与痰湿蒙蔽清窍、阳气不振有关。了解情绪起伏,焦虑不安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而抑郁寡欢常因肝郁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心神失养。
切诊锁定病脉。脉象弦细,多反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致使情绪急躁、头晕目眩;脉象滑数,则提示痰热内蕴,易出现神志异常;沉迟无力之脉,常意味着肾阳不足,精神倦怠、思维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