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彀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伤亡。8月5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公布了事故调查结果: ①企业厂房未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设计建设;②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③未按规定设计独立吸尘装置;④电器设备未按防爆要求配置;⑤未按时清理管道积尘;未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违规超时作业。显然,这又是一起由于管理失当引起的人祸事件。按照昆山监管部门的说法,昆山市有关各方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工人日报》记者王伟在其一篇名为《昆山爆炸:“该做的都做了” 为何悲剧依然发生?》中这样写道:“记者从8月1日颁发的《昆山市安全生产工作简报》上看到,就在事发前不久,昆山市还在‘部署安全生产检查整治专项行动’,‘市安委会组织检查整治专项行动阶段性督查’,还有‘市领导冒雨督查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赴安监局调研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等等。而中荣公司,也一直是昆山环保监测的重点单位。针对中荣公司存在的问题,有关监管部门也曾多次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有监管部门人员对媒体说,“对昆山中荣平时经常监管,而且监管频率还比较高”。似乎监管部门的意见就是:我们监管非常到位,但还是会生事故,那就没办法了。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所谓的监管到位,究竟是指什么?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点别的。一个内容,自然就是任何事故都绕不开的海恩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第二个内容,是《黄帝内经》中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对于第二个内容,后人还附会出一个魏王和扁鹊对话的段子,更容易理解一些,在此不再赘述。为什么要谈这两个东西呢?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海恩法则还是《黄帝内经》的论述,都明确指出事故并非突发,征兆早已在前,并指出相对于制度而言,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更重要。但事实却是,还是会有这么多事故。原因,我认为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更多时候,管理对于制度的过度依赖,忽视了人才是执行制度的重要和关键因素。不否认工业社会催生了优秀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大师,在相当多的领域他们的经验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功。某些学者出于某种目的更是一味鼓吹良好的制度可以自己运行,完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这种理论将活生生的人当成了精密的仪器,忽视了人的懒惰本性和状态起伏、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从本质上依然是失败的管理理论:搞错了管理的对象。再好的制度,无论怎样的周密和完善,都需要人执行。简单的以制度的好坏来评判监管工作是否到位,有失偏颇。
第二,管理者工作与管理者业绩之间的悖论。回到前面所说的故事,魏王问扁鹊,你们哥仨都是医生,谁医术好?扁鹊说我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王说那为啥你最出名?扁鹊说,我大哥早在病还没有明显征兆的时候就治住了,结果人们以为这货不会看病;我二哥在病刚发作的时候就治住了,结果人们以为这货知会看个小病;等我发现病人有病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只好放血做手术,结果人们都说哇塞,还是这货厉害,妙手起沉疴。现代监管人员的工作本应该是当征兆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消灭掉,确保生产运营安全。但监管人员的业绩考核却是要以挽回多少损失、拯救多少价值之类的显性指标作为评定标准。显然,如果以业绩考核标准来看,必然是到了“已病”的阶段。人们更喜欢英雄力挽狂澜,而非智士防微杜渐。比如,人们对哈德孙河上成功迫降的机长礼遇有加,却对之前上千次正常飞行的飞机技师和机长不着一词。这种情况客观上造成了人对消灭隐患动力的不足。因为大家会说:他都干啥了啊?整天闲的要死,换我我也干,凭啥给他那么多工资那么高的奖金?这不公平!
第三,现代职场,报喜不报忧是常态。讳疾忌医的并不只有蔡桓公,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就算很多人虚怀如谷的接受别人指出来的缺点和可能造成的隐患,如果时间长了,这个人也会不以为然。而报忧的那个人就会被视为祥林嫂,甚至被认为是故弄玄虚危言耸听。唐太宗够英明吧,有时候还烦着魏征呢。所以喜鹊备受歌颂,乌鸦遭嫌不吉。
种种情形之下,安全隐患难于引起重视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