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是在一个三四线小城市上的,记得有一次室友的自行车被偷了,去警卫处找了保安大叔说明情况后,开始调看监控录像。监控录像清晰的看见两个十几岁的小孩子,鬼鬼祟祟一边躲着摄像头一边骑走了自行车。然而,保安室里面所有的人都认为“自行车不是被偷了,是被借走了。室友的自行车没锁,就算是被偷走也是怪她自己”。
令室友觉得气愤的还不止这些,室友是风风火火的女孩子,颇有一种打尽天下不平事的气势。第二天一大早就报了警,室友并不是觉得自行车多重要而是觉得一小孩子不应该这样。警察接到报案后,听到室友说是自行车被偷了,问清楚自行车的价钱之后。就明显松了一口气,觉得室友大惊小怪,多大点事儿?问问题也开始漫不经心起来,流程走完就让室友回去了,然后就是石沉大海,室友刚开始还打电话询问情况,只到后来室友也失去了信心,没在过问。
室友不明白。
明明是自己自行车被偷了,自己是受害者,大家都说怪她没锁车,还说那是借,不是偷。
我听完觉得无奈又悲哀。
明明是在明显不过的事,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却连这么点小事都无法解决。不觉得无奈吗?处于保护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地位的人,却抱有这样的想法,不觉得悲哀吗?
你厌恶这样的圈子,就努力从这里跳出去。
2
记得小姨家的儿子在学校里和人打架,被叫了家长。小姨不可置信的去了学校,因为弟弟是一个腼腆而内向的人,从来没有跟人打过架。到学校一看。弟弟在哪里止不住的哭泣,鼻子还流着血。就赶紧问弟弟是怎么回事,弟弟说:小明把他从凳子上推了一下,他摔倒了,而他没有打小明。小姨赶紧查看弟弟的伤势,发现并无大碍,就让老师把那个学生的家长也叫过来,一起讨论这件事,老师在那支支吾吾了半天,说什么也不肯叫那个学生的家长。小姨就说,如果不肯叫家长,今天这事就没完了。最后哪位同学的家长也没来,教导主任出面向小姨道了歉。
小姨看弟弟的鼻子一直在流血,就把弟弟带到了医院进行了处理,然后带着弟弟回了家。弟弟因为打架挨了处分。小姨以为两个孩子都有处分,也就没在想纠缠这件事。
很长一段时间后,跟弟弟聊起这件事,弟弟说,当时推他的那个人的妈妈是校长,他没有挨处分。弟弟还说,以后他也要开学校,欺负别的孩子。
听完我不禁唏嘘,一个小孩子过早的接触了黑暗,没有给他们公平,如何让以后长大成人的他们公平?一个小孩子的童言,又折射出了怎样的现实?
我更加下定决心,必须要努力,离开这个圈子。
3
在大学里做了一个兼职,兼职内容就是给教育机构拉人。月末有一次庆功会,大家一起吃饭。
在酒桌上,大家互相敬酒,觥筹交错。我愣在哪里,不知如何是好。有人还给我使眼色让我敬酒。我敬完酒就找个机会离开了。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商业利益的酒席,很不习惯。心里想,这些人怎么回事啊,就不能好好吃顿饭?敬什么酒!
我以为这些人是来吃饭的。
大家其实是各怀心思,上司想让我们多拉点人,增加机构名气、下属想和上司搞好关系,以后办事方便。
我不喜欢这类的聚会。
没多久我就被这家公司辞退了,美其名曰“我能有更好的发展,这里不适合我”和我一起兼职的朋友告诉我,上司觉得我没眼力,不懂酒场的游戏规则、下属觉得我假清高,太做作。而且我对公司来说,只是一个销售员,无足轻重,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所以,我被辞退,在所难免。
我们常常羡慕电视上那些,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那些人爱恨分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敢说敢做。可我们又常常在心里羡慕侠肝义胆的同时,做着身不由己的事,夸着不想夸的人,赔着不想笑的笑。我们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的喜欢,生怕他人看了出来,显得自己与这个圈子格格不入。
记得在《欢乐颂》中,曲筱绡曾对关关说“做人没正经,但只要你有真本事,别人都会说你是真性情。”
你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阿谀奉承,就要让自己先升值。让自己的能力达到足以支撑你说真话,足以让你承担说自己想说,做自己想做的后果。
现在的我们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敢去说自己想说的话。不敢不喜欢就走,喜欢就留。因为你没有资本,没有让你任性的成本。我们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不断努力,让自己离开这样的生活。
我们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