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重读于丹的《庄子》心得,对“大道与自然”这一章节的论述感触颇深。
见:
综观整部《庄子》,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寓言,其实只有一奥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在道家的理论中,人以大地为法,地以苍天为法,天以道为法,而道法自然。可以说,世间万象,合乎规律为最好。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之间、每一件事之间,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只有境界优劣之辩。那么,境界优劣取决于什么?
庄子认为有一个标准:大道合乎自然。
庄子在他的《知北游》篇里,托一个名字叫“知”(知,读作智,实际就是大智慧的人)的人去追问,什么オ是人间的道?知向北游历到玄水之上,见到了一个高人,名叫“无为谓”,问这个人:“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这个问题是人间至问:人怎么样オ能知道大道呢?怎么样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么样オ能获得大道呢?
“无为谓”和“狂屈”都没告诉他答案。
知得不到回答,又去问黄帝,黄帝给他的回答是:“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黄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察自己的内心,我们才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庄子最终要提醒世人的是,要分辨两个外在的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
庄子说的大道合乎自然,其实,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我们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生不同,走过的道路不同,经历的沧桑各异,所以每个人要符合天地大道之法,只有看自己的,不能去看别人的别人的经验,也许你可以借鉴,但是真正要了解,要懂得的自由自己的心。
庄子说,在天地之间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做善养生者。
庄子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过于认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很多的弯路。这个世界,应当返璞归真,也就是说,外在的道德少一点,不要过分相信技巧,让我们回到最朴素,最本初的状态。
庄子说的“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是说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了虚无恬淡了,让心真正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这就合乎天德。
所以说整个的外在世界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你自己沁淫其中,真正去感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这一花一叶上有所悟,那么我们就洞悉了万物之理。
感:
已经想不起12年前的读后感了。今天再读感慨颇多:
于丹老师说:“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所畏惧,也无所懊悔,其实人生无非就是尽心尽力,如此而已,西方的哲言,东方的至理,天地大道合于此理。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每个生命的成全就是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但是,认知自己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年少时无知无畏,好胜轻狂,经历挫折才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而后在迷茫中沉浮,找对方向舍得用力的,路就越走越宽。认知自己,让朴素本初的道理根植内心,让生命合乎自然之道,不攀附,不自轻。
思:
回顾前半生,忙碌多于思考,待忙完琐事,已经年过半百。所幸一直以来重视过程,不计得失,活的真实自然,我还是我。
行: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乐在怡然,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