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天气晴好,上周带孩子一同出去郊游。
本只叫了一两个好友,哪知晓他们又叫了自己的“溜娃队友”,一时之间,队伍壮大了好几倍,一同出行的孩子,年纪从1岁跨度到了10岁。
本会清闲的聚会变成了喧闹不堪的幼稚园,仅到达歇脚的目的地就已让人筋疲力尽。
妈妈们达成统一战线,大家席地而坐唠嗑,陪娃的重任丢到了爸爸身上。
不知是谁开了个不好的开头,话题一下子就落到了老人带娃上。
^在带孩子一事上,似乎没有完美的父母
她说:“我的公公婆婆太不细心了。孩子的衣服洗不干净,碗筷也洗不干净。孩子脸上也常常是脏兮兮的,每次回家看到娃邋里邋遢的样子都觉得很心酸。”
——她的孩子1岁
她说:“我家婆婆太懒了,每天在家吃吃睡睡,还总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公公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带娃,但是很多东西又不会。每天估计很大一部分时间就在带他看电视,吃饭也就做的些水煮菜,我准备把我妈妈叫过来帮忙了。”
——她的孩子2岁
她说:“我爸妈很绝的,本来和公公婆婆商量好了,一边带一段时间换着来的。可是等到孩子出生了,我爸妈基本不过来帮忙。现在孩子上小学老人相对轻松些了反倒想过来帮忙了,然后我公婆就不愿意了。”
——她的孩子8岁
……
每人一句,你来我往,好像家家都有个不称心的父母。
^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父母?
在听他们闲聊的时候,我突然开始反思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是不是对我的父母和公婆有过很多的怨怼。
我想,应该是有的,在不经意之间,自己肯定对他们也有过意见和抱怨。
那时的我,肯定像现在的他们一样不讲道理,也或许成为了他人眼中的自私的人。
【中年的我们,父辈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那一代,是很少有父母帮忙带娃的经历的,有很多人甚至是帮着父母养育弟弟妹妹成长。
他们人到中年的时候,一边要疲于生活,让家人吃饱穿暖;一边要关照父母、兄弟姐妹;一边还要养育自己的孩子。
他们,算是“顶天立地”努力到现在,凭什么需要养大的子女来对其加以评判?】
也许你会说,我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
可是,哪怕是给予你生命这一条理由,也足以让你心怀感恩。
也许你还会说,自古“水往下流”,父母帮衬子女是应该的。
可是,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你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又为何要双标自己的父母?
父母在你身上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你的孩子也应该由你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不帮你是他们的自由,能帮你是你们的福气
为人最难得是懂得感恩。
而这个世界上最应该,也最容易让你心怀感恩的就是父母。
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一定不要抱有主观的思想。
他们必须,他们应该。
只要他们愿意伸手搭一把,就该怀有感恩之心。
如果我们只要求他们帮忙带娃,却忘记要去感恩他们的爱,只用道德去进行指责或要求,我们就阻断了家族里面爱的流动。不懂感恩的父母,也难以培养出富有爱的孩子。
此外,常怀感恩之心,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也会有所改变,减少对外界的怨怼,活的更“善意”一些、温暖一些。
【公公婆婆弄不干净东西。】
可能是眼神已经不好使了,也可能是一直以来的习惯。为了孩子洗洗涮涮,一天下来也不容易。
下班回到家,把孩子的餐具做一遍清理,对父母说一句:“辛苦了!”,他们一定会心喜不已。
【婆婆太懒,公公不会带娃】
即便是懒,在家肯定也在帮衬着照看孩子,不然公公怎么可能一个人忙得过来。
帮公公整理一份孩子的食谱菜单,多买些适合孩子的玩具让他们陪伴。实在不行,把自己的父母叫过来帮衬也可以。节假日的时候,记得带他们出去吃顿大餐,记得给他们放个假。
【忙的时候不来,不忙了就愿意来了】
他们乐得安闲,把自己照顾的健康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
心态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言行举止就会不同;言行举止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滋养出不同的家庭氛围。
^你也会有老的一天,他们的现在或许就是你的将来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每个人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养育孩子需要更大的财力和精力的投入。
也许,你真的迫切的需要父母再帮一把。
不管是经济上,还是信任度上,父母的帮助绝对是最优的选择。
可是,如果他们不愿意,如果他们做不好,强迫也没有意义。
你也会有老的一天,你也会面临同样的抉择。
你可能会是一个为子女倾尽所有的父母,你也可能是一个崇尚自由、为自己而活的老人。
可以为生活感到不安,但不要为生活而埋怨他人。
每份付出都应该被珍视,就好像我们常说的“家和万事兴”。一个和谐舒适的家庭,是我们最大的福祉和精神支柱,我们也会心情愉快,安定投入到工作和其他方面,进一步去守护家人,良性循环。
你如何对待父母,将来或将投射到你的身上。
善待他们,为这世难得的缘分,也为了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