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不能把目标分解成任务,要你有什么用?
普通人是这样看管理的工作的:“不用亲力亲为,还能享受所有的成果和荣誉,那么这样的工作谁不想做呢?”真的是这样吗?
管理者对最终的结果负责。下属办事出了篓子,挨大领导训的不是做错事的下属,是领导。对大领导来说,这件事交给你去做,事情没有做好,就是你的责任,管理者吃的就是这碗饭。就公司合作来讲,事情交代过来,我不管你怎么做,我要的是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有个满意的结果。完不成,达不到,就是管理能力不行。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三步,第一步把冰箱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将目标分解成任务,要对业务流程特别熟悉,并对全局有整个的把握能力。心里有多大的格局,能做多大的领导。
2 看到下属笨手笨脚的,该怎么办?
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最大的门槛,当看到下属的业务能力不如自己时,对下属说,“放着,别动,我来。”
但是等等,哪有上司抢下属的工作的?一是管理者精力有限,不可能亲力亲为。二是给下属锻炼的机会,让下属的能力得到提升。润总说,他在微软工作的时候,他需要上总部提交一份报告。他把写好的报告上司。上司做好批注后再让他修改。一遍又一遍,直到凌晨三点,上司才说,“可以了,你可以把报告发送给总部了。”润总说,“上司可以一次将报告改好发送给总部,但是他陪着我加班,让我自己把事情做好。我很感激他。”
管理者要通过别人的手做自己想做的事,岗位赋予了管理者这样的硬权利。首先,管理者明白是怎样做事的,其次,管理者需要把做事的各种条件给下属准备好,最后,通过给予指导下属工作,最终通过下属的手来完成具体任务。
3 从管理者到领导者
自动化取代了机械性劳动,留给人的越来越多的是知识性,创造性的工作。而创造性的工作不再是通过简单的任务分解就能实现的,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对业绩有很大的影响。岗位赋予的硬权力可以改变下属的行为,但是不能改变下属的积极性。改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要靠岗位之外的软权力,也就是领导力。衡量领导力的一个工具是追随者表格。在这个表格里,它把追随者分为四类。领导力的提升就体现在你把非有效追随者转化为有效追随者。
领导力是可以锻炼的。先列出下属的分类,再追究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分类。有效追随者共有的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能不能推广?通过不断借鉴,分析,总结,实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分类者方法,这是领导者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