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围绕词汇辨析与短语搭配展开,通过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近义词、介词及动词短语的用法。以下从教学目标、学生表现、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词汇辨析:如voice/noise/sound、through/across/over等,学生能初步理解词义差异,但在具体语境中仍易混淆。
2. 短语搭配:如turn on/off/up/down,学生熟悉基础搭配,但对“调高/调低音量”等情境化应用不够灵活。
3. 语法形式:如valuable的名词形式(value)、drink的过去式(drank)及形容词(drinkable),部分学生未完全掌握变形规则。
二、学生表现与常见错误
1. 语境判断不足:
在“voice/noise/sound”题中,学生易将“sound”误用于“She has an excellent ______”(正确答案为voice)。
介词题中,“There is a bank ______ the street”部分学生错选over(正确为across),反映出对静态位置的混淆。
2. 词性转换困难:如“valuable”的名词形式(value)拼写错误频发。
3. 短语搭配混淆:如“turn up/down”与声音高低的关系,部分学生未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短语。
三、教学改进措施
1. 强化对比教学:
通过表格或思维导图直观对比近义词(如everyday adj. vs. every day adv.),结合生活场景举例(如“everyday life” vs. “do homework every day”)。
2. 情境化练习: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调整电器音量”对话,要求学生正确使用turn on/off/up/down。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介词差异(如through窗户/across街道/over山脉),增强空间理解。
3. 分层巩固训练:
针对易错题设计专项练习,如“drink”的不同形式填空(drank/drinking/drinkable),并补充例句强化记忆。
布置造句任务,要求学生用目标词汇创作连贯段落,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
本次教学暴露了学生在语境分析与词性转换上的薄弱环节。未来需进一步结合多模态资源(如图像、音频)和互动任务,深化学生对词汇用法的理解。同时,通过阶段性复习与测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词汇网络,减少机械记忆,增强灵活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