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不知大脑哪根神经启动,导致特别贪玩,耽误了写作和营养知识录制节目的稿件未完成。今天下午进行试录,还有一多半没有弄完,这样的行为确实不是我的作风,但既然贪玩就玩到底吧,心理也没有焦虑或者着急的心情,这或许跟坐享有关系,面对就好。
本周的写作想分享两篇即将要录制的节目稿件,要声明的是文章并不是我的原创,出处是《只有营养师知道》,在面对媒体分享的营养知识一定是要严谨的,有时候一个知识点要查很多相关资料来可以讲出来,所以出于本性的懒,我很少写一些自己相关职业的文章。而今天分享的内容是马上要到元宵节的营养提示和吃火锅配食的选择,虽然不是原创文章但会对看到文章的您有一些帮助。
元宵节,不正当的选购渠道可能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个别家庭会自己动手制作汤圆,现在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购买超市里的速冻汤圆。但是速冻汤圆在加工完成后会经历一定时间的冻存才出售,而长时间的冻存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1)菌落总数超标。带馅的汤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生产环节中原料易受到细菌污染。此外,一次吃不完还要放回冰箱,有可能发生二次冷冻的情况,而“速冻食品二次冷冻,细菌最喜欢”。所以如果选购渠道不是大型商超、不是大品牌,则很可能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
(2)氧化。过氧化物值超标是速冻米面食品不合格的原因之一,长期冻存的汤圆发生过氧化反应后可能会有哈喇味,购买时需谨慎。开袋后如果没有及时吃完,汤圆会出现个体开裂的情况,也可能发生氧化,甚至发生变质。所以买速冻汤圆不要因为食品是冻着的,觉得不会变质,就忽略看生产日期,建议购买时选择离生产日期最近的。
(3)营养素的流失。速冻汤圆最理想的保存温度是-18℃,但普通家庭冰箱的冷冻室很少能维持这一温度,存放时间越长,营养成分流失越严重。所以最好少买,而且现买现吃。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说,以上三点是速冻汤圆的弊处。而从营养的角度上说,速冻汤圆是高能量食品,不宜多吃。汤圆这种主要以糯米、糖、油脂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能量很高,每100克汤圆中的能量可高达1338千焦耳(320千卡),比一碗普通的米饭能量还高。因此,即便美味,汤圆也不可多吃。
如果吃了汤圆,那么当天就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菜肴要清淡,尽量采用蒸煮炖而不是炒炸烧的烹调方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由于汤圆的制作原料是糯米,而糯米升高血糖的速度非常快,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糯米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因此,糖尿病患者和胃酸分泌过多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汤圆,减肥人群出于能量控制的考虑,当然最好不吃汤圆。
火锅配食虽美味,但真的有营养吗?
市场上卖的鱼豆腐、虾丸、蟹棒、牛肉丸,是很多人在涮火锅的时候非常爱点的配食。除了口感好,食物本身的名字也让大家认为这是营养丰富的肉制品。那么问题来了,鱼豆腐真的等于鱼加豆腐,蟹棒真的等于螃蟹肉吗?
殊不知,这些丸子类制品营养价值并不高,虽然口感不错,深受大众喜爱,但它们都属于加工食品而非天然食品。我们建议少摄入加工食品,因为这些加工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添加很多食品添加剂,尽管这些添加剂都是在国家准许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之内添加,但它们并不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除此之外,一些小作坊生产丸子时可能会滥用食品添加剂,超剂量或超范围使用,甚至有一些小贩为了增加丸子的口感、降低生产成本,还会添加一些非法添加物,影响食客的健康。
与此同时,人们对这些带有“肉类”字眼的食品往往会有误解,认为鱼豆腐就是用鱼肉做成的,虾丸里面就有虾肉,蟹棒的主要成分是蟹肉,牛肉丸都是用牛肉捏出来的……其实,你真的想多啦!
这些带有“肉类”字眼的食品,大多数并不是真的鱼肉、虾肉、蟹肉、牛肉做的,而是一种仿制食品。以蟹棒为例,如果大家留心观察蟹棒食品包装袋,就会发现真相。例如,某蟹棒食品包装袋上的配料表成分为:鱼糜、淀粉、食品添加剂(蟹香精)。按照配料表中配料标示的规则——排在最前面的为含量最多的配料,这款蟹棒一点真蟹肉都没有,蟹肉的味道都是用食品添加剂(蟹香精)调出来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些“肉丸”=真肉,于是选择这些口感好的肉丸而不吃肉类食物。
出于健康的角度,我们建议大家少吃市售的各种肉丸。如果一定要吃,要注意选择有包装的(便于看生产日期和配料表),而不是散装的。因为散装的来源不明,存在食品安全的风险,而且如果生产日期不清楚,可能会买到过期变质的食品。有可能的话,建议购买新鲜的食材在家自制肉丸,干净安全且营养价值高。
其实做营养师这么多年,无论讲饮料还是讲食物,即便去超市购食品,还是送礼买东西,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看食品标签,这个是最本质的东西。借用李笑来那句话:所谓韭菜并不存在,因为没有人逼着你买,也没有人逼着你卖,选购食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自己学会看标签才不会被外包的包装所忽悠,最终能埋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