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焦虑这个词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学生学习有学业上的焦虑,打工人有工作上的焦虑,人和人之间有人际交往的焦虑,孩子之间家长互相攀比的焦虑,还有就是老说的容貌焦虑等等,焦虑被人们提及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焦虑,但是你真的了解焦虑吗?焦虑就都是不好的吗?
有的焦虑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而有的是一种正常的焦虑现象。正常的焦虑现象是什么呢?是说当人们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这些因为一定原因引起的、可以理解的、适度焦虑的,这就是正常的焦虑现象。比如,学生在准备考试前,尤其是重大的考试前,会觉得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会有一点心慌,这其实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在这个考试过后其实这种情绪就会消失不见了;还有就是比如你在工作中,马上要进行业务汇报了,你也会产生同样的一些情绪反应,这都是正常的焦虑反应。
那什么是不正常的焦虑呢?具体说不正常的焦虑是指没有明确的导致焦虑的原因因素,或者说你的对事物的刺激和反应是不对称的,你的反应严重或者是持续性的焦虑反应,这些都要引起重视。如果你发现你长时间的感觉到焦虑,那你要注意了,一旦发现需要去及时的检查治疗。
这么听起来你可能还是觉得不太明白,或者说,听起来感觉差别不大,那具体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最直接的是时间上的区别,正常的人的焦虑情绪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这个事情过去了焦虑情绪就消失了,而长时间存在焦虑情绪就要注意了。
然后是在焦虑的程度上,正常的焦虑是来自源什么呢?是对于当下的事情或人产生的情绪。而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是他们感觉那些威胁似乎马上就要临了,但是患者自己他说不出来究竟是有哪种威胁或危险,这样的焦虑有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它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的,会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点就是焦虑的引发原因,正常人的焦虑情绪是由于当下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比如考试、汇报等等。那焦虑症是因为什么呢?焦虑症是,无缘无故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对象或者内容的焦虑、紧张和恐惧,通常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的、无缘无故产生的。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患有焦虑症,所以你不要随随便便就把焦虑症的症状往自己身上乱套,或者随便的就说自己是焦虑症,你没事对家里人对朋友说“我得焦虑症了”“我焦虑症犯了”你这样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会对周围人由于担心你从而造成心理负担。
焦虑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适当的理解自己的焦虑是对自己有帮助的,而过度在意自己的焦虑从而产生新的焦虑,长时间的下来,随着积累就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样反而对自己是不利的。
但如果你真的患上了焦虑症,而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患上的,你可能不明白焦虑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呢,是遗传因素,你可以去想一想家里的人有没有过患过焦虑症,或者经常性的焦虑紧张恐惧,这些可能是会通过遗传来影响你的,可以问问家里人找一找原因,当然,也不会全是遗传因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在心理学中有许多的学派,不同学派对心理因素的解释是不同的。
在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过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可能你还是不太明白自我威胁是什么意思,自我威胁?自己威胁自己?在精神分析学派上认为焦虑是内心冲突的产物,它来源于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听起来还是会有些不明白,具体的会在后面详细的介绍,到时候咱们来一起学一下。
在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是什么意思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熟知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由于有一次被蛇咬了,你受伤了你感受到了疼痛甚至是更严重的后果,从这以后你就开始害怕蛇,并且害怕像蛇的任何事物,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我们的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中,从学习得到的一种刺激和情景,你对这个情景有了反应,引起了焦虑和恐惧,在以后出现类似的刺激和情景的时候,就会再次进行刺激,从而激起你的的焦虑和恐惧的反应,并且会伴有一些相应的生理一些改变,还有可能有的人怕狗,你问他你为什么怕狗呀?他会说我小时候被狗咬过或者我被狗追过,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了。
在认知学派认为,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就比如你在山上遇见了狼,你十分的害怕,但如果你在动物园见到关在笼子中的狼,你就不会害怕,你还可以和它拍照呢。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焦虑的认知理论,简单的说,你知道狼在笼子中它是被关起来的他威胁不到你的安全,你是不害怕的,而在野外的狼他是自由的是不可控的,从而你感受到恐惧,这个思考的中介就是影响你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你焦虑的原因。
在人本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缺乏关爱导致的,就是说你在小时候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导致的,父母对你的情绪没有一个好的察觉和照顾,从而引起的焦虑恐惧害怕的因素。具体的会在后面介绍
解释焦虑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从不同的学派来一起探讨焦虑症,为我们以后的情绪有更好的了解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