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鲁迅先生塑造的孔乙己形象十分鲜明,年少时读过的人物,印象已经有点模糊,再次阅读,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一、可悲可叹的孔乙己
孔乙己真的挺可悲,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还好吃懒做,最终因为偷窃被人打断腿,没多久就死了。
他这辈子都放不下读书人的尊严和面子。
胡子都花白了,一直穿着的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洗过,没有缝补过。
这件长衫是他自以为是的体面。
殊不知,人前人后,大家都嘲笑他。
他和咸亨酒店里的人格格不入。每当他出现,人们总会笑话他最近又去偷窃,笑话他怎么连个秀才都捞不到。
他的辩驳也是满口之乎者也,就连偷书,他也能狡辩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真是可笑!
竟然还理所当然地给读书人抹黑。
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就算偶有一次,一个月内就会还清。
这点对文中的“我”来说,他比别人品行都好。
其实说到底,那也只是孔乙己死要面子而已。
他偷东西偷到举人家里,被打断了腿。还能为了喝口好酒,用双手撑着自己去酒店打酒喝。
再次被人嘲笑,他颓唐,卑微,可仍为自己辩驳,腿是跌伤的。
标准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可他连偷窃这样的事都做了,为何就不能放下身段,好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二、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现代社会,我们也曾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学历高的人就该做体面的工作。
曾经,高学历的人去做保安、保姆、外卖员、派件员等,有些人就认为他们的学历和职业严重不匹配,浪费了教育资源。
可是,若是那些高学历的人为了找一份与之匹配的职业,连饭都吃不上,家都养不活,他到底该不该坚持下去?
很显然!
他不应该啊!
他若是坚持,那就是现代版的“孔乙己”。
一个人从事一份工作,用人单位本质上是要求他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
他得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那份工作。
一个人要是弱不禁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用人单位愿意录用当保安吗?
一个人要是吃不了四处奔波、跑上跑下、日晒雨淋的苦,他能做外卖员和派件员吗?
一个人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不够耐心细心,暴躁易怒,丢三落四,哪个雇主会放心把孩子和家庭交给对方呢?
人家高学历,还能做那样的事,是他有本事。
工作无贵贱,劳动最光荣。
我们用双手堂堂正正地赚钱养活自己,就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也许就如《孔乙己》里面所展现的人物一样,除了孔乙己,还有无数的“看客”。
他们的冷漠、他们的嘲笑,才更值得人深思。
三、那些“看客”,是一面“镜子”
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那些“看客”,何尝不是。
大家都嘲笑孔乙己偷窃、不务正业。
殊不知,他们自己也有“不光彩”的事情。
那个时代,大家生活都艰难。
掌柜想多赚点,就往顾客的酒里掺水。
顾客明知如此,又不能和掌柜翻脸,就盯着伙计打酒。
彼此也许都心知肚明,却心照不宣。
大家斤斤计较,可只要不亏到自己头上,别人的他们管不着。
但是,他们却对将矛头对准了孔乙己。
每当孔乙己出现,酒店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对他的苦难视而不见。
孔乙己被打断腿,来过一次酒店,之后再没出现。
他拖欠的十九个钱还没还清,掌柜提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没再提起。
大家也只是猜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人心淡漠,终究自己的事才是事。
别人的事就是生活的调味剂,可以品头论足,可以不负责任。
一如现代社会,自媒体盛行,人人都可发表言论,都可对社会上的事情品头论足。
他们甚至不知道真相如何,就一味的输出自己的观点,从没关心过当事人的感受和处境。
有些人是无心之失,有些人是故意造谣,不管是哪种,都叫人心寒。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瓦解,每个人都在心门上了一把锁,戒备地看着这个世界。
那是时代的悲哀。
写在最后
重读经典,就不难发现,现代社会依然不乏这样的人和事,尤其是网络上。
时代不同,“孔乙己”还在,那些“看客”也还在。
对他人苦难的漠然与消费,那些看似无恶意的看客,助长了某些东西的存在,也许才是最刺骨的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