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朋友都会问,今年去那过年啊,我都回答回老家过年。
自十几岁离家外出求学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了,除了口罩期间有一年没回去,基本都回家过春节。不是老家有多好,而是就想回去,在老屋门口点蜡烛炸炮仗,去祠堂敲钟上香填灯油。
年轻时,不太懂这样做的目的,甚至会觉得劳累繁琐,只记住老父亲从小叮嘱,不管去了多远都要经常回来看看。到一定年龄后,才清楚从父辈言传身教中学到的、留下的,这种让人魂牵梦绕、欲罢不能的念头,就是内嵌在心底里面的“根”。
近千年形成的客家家族文化中,知道自己从那里来的是每个客家男丁必上的功课。客家每个大家族,都会定期组织修订族谱。上族谱的男丁,有姓有名有字号,其中字都是按字辈排列,再取单字为号。
儿子还小,有时和谈论这些,他觉得我老土封建(年轻时我也这么认为),无论他怎么看,我都会带他回老家,潜移默化影响他。
少小离家,基于工作生活婚姻等原因,老了不一定能回去,叶落不一定能归根。“根”的家族文化也要一代一代往下传,人不能忘本,不能不知道自己灵魂的家在何处。
把根留住,心灵才会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