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难,靠写作为生更是难上加难。
发现《简书》这个平台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不知名的读书群中,不知名的一个网友发的链接推荐,让我看到了《简书》。我发现这里可以读书、写字、免费发表,更好的是有很多和我一样爱码字、爱创作的人们。我只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创作——尽管我文采淡然、我创意不佳、我佳作贫乏,但我真的想坚持。
我出生平凡。小的时候家里不是特别富裕,我没有什么课外书,而且没有特别爱读书。平庸的资质也没有理由让父母给我买读物,丰富我贫瘠的大脑壳。大概是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家境殷实的小姑淘汰了很多《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杂志,足足有一大纸壳箱子之多。每当父母外出将我反锁在家的时候,我就会翻那些杂志,久而久之竟然酣畅淋漓地读起来——它们成了我实际意义上的阅读启蒙。
考试,升学,走普通人的路。上大学时,我读了文科,懒惰的本性让我并没有在图书馆流连太久。四年之后,幸运之神光顾了我,我奇迹般地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其实,我那时并不神往珞珈山的文化精粹,也不深谙逸夫馆里的精神瑰宝,纯属机缘巧合。读研期间,先生的谆谆教诲让我懂得了每次阅读与思考,可以让我免费步入名家的心灵之窗,成为鸿儒们的座上宾。那时,我想:我的窗户何时开启?我的“客厅”在何处呢?
研究生毕业,凭并不多的文采,我进入了一家地方党报做记者,开启了一年卖笔为生的日子。那时,我能拿到多少钱,下顿饭能不能有肉吃,都在于我发了多少稿子,又有多少稿子被评为优秀。一天,为了发一个“豆腐块“”稿子,我请编辑喝酒,喝倒在桌下时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靠写字来吃饭,真难!
后来,我跳槽了,在一个国企上班。平凡的岗位,平凡的日子,不善于投机迎合的我,始终被死死压在“诸仙”的最底层,过着布衣般清粥果腹的淡然日子。我再次幻想读书时的梦:我能否靠写作改变我的日子。这时我看到了《简书》。在这里,我不需要知道谁看了我的文字,不用担心让认识我的人看到我的拙作认出我。我可以比较淡然,我可以放下我自己。
某日,妻子看过我的文字,并不赞赏,出于情谊打赏了5元钱。今日一看,我不仅莞尔了——平台要100元才可提现。我对于今生能取出这5元钱不报什么指望了。在《简书》我看了很多所谓“文字成功学”,心中文学之梦也曾被激起过一丝涟漪,但惨淡的阅读记录,再次用血一般的事实告诉我:靠文字为生,难!难!难!
在此,我无意抱怨《简书》平台,我只想继续写下去。虽然,我依然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