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女儿学跆拳道,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学武的梦想,梦想有一天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可能大多数男孩都有成为武林高手的梦想。
不过仔细想来,这真的是梦想吗?这充其量算“梦”,想是没有多想的,更没有努力为之实现。
不得不说,我似乎也是梦想缺失一代中的一员。
为什么会这样?我要好好想想。可能跟下面这些因素有关。
物质匮乏
先说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得不说,80后的父辈们很多都饿过肚子,即使成年成家有了孩子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还不得不为粮食奋斗。甚至很多80后的生活条件也并不好。
基本的物质都没完全满足,梦想就也只能做做而已。
鲜有了解更多行业的机会
如果小的时候你问我长大以后想干啥,我真的回答不出来。极大概率会说以后想当科学家,想当工程师。
为啥会这么说?因为书本上就是这么写的,以后当科学家为祖国做贡献。虽然高大上,但是一点都不接地气,尤其不是本人的真实意愿。
为啥没有别的回答?一个字,穷。
我都不知道世界上各种职业都是干什么的,甚至连有哪些职业我都不知道,你问我以后想干啥,我TM知道以后想干啥。话糙理不糙,这个问题你现在问我,我仍然答不出来,迷茫惯了。
没有机会看世界,梦想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灵光一现了。
缺少为什么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被推着走的,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别问为什么,上就完了。该上课上课,该学习学习,该考试考试,干就完了。
没人告诉我做这些是为什么(虽然小时候也听不懂),也几乎没有人问我以后想做什么(虽然我也回答不出来)。
极有可能,那时家长和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很好了,出现一种叫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新事物,从很小就开始关注以后做什么的问题,对这行不是很了解,但想象得出来,如果做的好,孩子很小就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称之为理想,以后学习都为这个理想服务岂不是有的放矢,真真的学以致用。希望这方面越来越好。
个体本身
如果说上面都是客观原因,那么个体本身就是主观因素了。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仍然有一些为自己梦想奋斗的人,这些人后来大多数都比较成功。
说说自己觉得应该怎么样吧,其实也是自己欠缺的。
目标
尽早设立自己的目标,找不到方向没关系,多问为什么就好。如果可能,目标(梦想)设立的越早越好。不怕中途变换,就怕没有。
勇气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为之努力了,这个世界绝对没有平白无故,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大多数情况都是非常辛苦的。在这条路上需要毅力和勇气常伴左右才有可能走完。
信仰
一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跟信仰有啥关系?作为信仰缺失一代本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前进的路上难道只有目标和勇气就够了吗?精神层面的支撑有时可能比勇气来的更有力。
说点题外话,为什么信仰很重要?
唯物主义有两个极大的缺点,一是容易导致人及时行乐,反正人死如灯灭,过一辈子就完了,还不抓紧搞点乐子;二是做事没有底线,不怕上帝惩罚,不怕天理报应,这样容易让人坏到不能想象的地步,做出及其让人惊愕的事情。
于我,现在培养自己的信仰很困难了,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建立自己的信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