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改一下风格。不罗列全文关键内容(大家到网上都能搜到或者看书即可),只挑选我认为最最重要或者最为实用的内容摘录一下,重点谈一谈我的看法和应用体会。
1、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2、当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是“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我的思考:我在看完《正面管教》后又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感觉两本书提到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理解他/她,然后才可能听你的!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可以使用以上的方法。如果你看了整本书,或者看了我的读书笔记,什么都忘了——没关系,只要记得以上这个“四个步骤”并且去应用,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你会发现孩子对你的话要听得进去很多!】
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建立在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我的思考:《正面管教》值得一看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她分析了许多孩子行为或者家长应该采取的做法的原理和目的。这有助于家长去真正的理解,从而能分辨各种情形,相应的灵活应用各种方法。
我之前对孩子太严厉了,就是没理解孩子各种行为的出发点,自己往往跟孩子针锋相对、锵锵起来。幸运的是觉醒得应该还不晚。
如果说整本书重要性排序的话,上边这一段我排第二位。
对于我来说,知道孩子的做法其实是出于以上某种错误观念时,我会立刻缓解自己的生气,冷静下来考虑应该怎么来应对。】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
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我的思考:这句话我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我赞同家长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即,无论孩子犯多大的错误,作为父母都是爱你的。但是,并不是说家长容忍孩子犯错误。这两者并不冲突。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也理解这一点。要能避免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告诉家长。越是这样,越有可能积累成大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把任何问题、挫折或者错误告诉我们。无论是多大的错误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他的爱。我们会陪他来一起解决生命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前几天,我家的小狗乘我们不在家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我们一开门它就害怕的跑出去了。我们借这个机会跟孩子说,“无论你犯了任何错误,不用这样。不要跑出去。那样这会让家人更担心,也无助于解决问题”。孩子点了点头:)】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同龄人的认可却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而寻求同龄人的认可也就成为了他们行为的错误目的之一。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我的思考:虽然都是青春期过来的人,但是在孩子将要进入青春期之前(现在10岁),我心里还是惴惴不安。我担心孩子跟我不能再是“朋友”关系,怕孩子甚至跟我对立。不过对于青春期的“叛逆”的来源越有所了解对于我们做好应对方案肯定更有帮助。关于这块,我准备看看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看看能不能有更好的把握。】
今天先写到这里:)
想在“爸爸、丈夫、儿子”这些岗位做得更好的朋友,欢迎加我微信(make292769)加入混序爸爸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