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无效社交不等于宅在家里

曾经有一段时间,“拒绝无用社交、减少自我消耗”的鸡汤文盛行一时,似乎不外出、不扎堆、不聚会,特立独行,独来独往才能彰显一个人不随俗、不媚俗的独特个性。

现实是,有热衷于各种社交的,也自然就有更多根本不想参与任何社交活动的人,这种言论,更给了他们宅在家里的理由。

一个北大教授却说:人必须出门,必须社交,必须去体验不同的事物,去见各种各样的人。

这样大脑才会主动思考,才能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不管出门干啥,哪怕只是单纯的出去转转,看看风景,看看人。长期宅在家里的后果,就是逐渐失去灵性,变成彻头彻尾的呆子。

沉溺于网络,整天和手机亲密接触,成了电子产品的奴隶。所以,别找任何借口,别让自己烂在家里。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地走出门。

只有出去,灵魂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只有跟人接触,身体才能得到舒展。

运气不好的时候,更要多出去走走。

走运走运,不走出去,哪里来的好运?

运气是偶然和随机事件,需要人们去邂逅和偶遇它。一味待在家里,怎么可能有邂逅和偶遇?

树挪死,人挪活,说得也是这个理。

过犹不及,人们总是在拒绝一种不好的现象之后,却决地站到了另一个极端。

这些话,值得每个人深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