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想要看懂《红楼》了

不知道你们平时读书、浏览公号,会不会碰到一个怪现象。

越是喜欢的作家写的东西,越是不舍得轻易去读。好像总要等到风和日丽、夜深人静、心情恰好的时候,才会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些时刻,与这些文字相见,更近乎一种救赎。

就比如今天早晨,挤上早高峰的地铁。打开七的公号主页,看着她上礼拜写的那个有点丧的标题:“遗憾大约占了,真实人生的一半。”

有人说,丧也是解救的一种,药效有时比鸡汤更甚。

多适合在周一早高峰的路上来读。

下面摘几段这篇文章里的内容:

最近曾被问道,迄今为止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我的第一直觉回答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

过去,我读了十遍《红楼梦》……的第一页,至今仍然停留在第一页。我看不懂卡夫卡。我不知道别人谈论福柯的时候在谈什么。在不断重复犯错的时候,我看不见自己的行为模式,心理痼疾。生活是一片无法识别的盲区。我其实读过很多书,但等于没读。

米兰·昆德拉写:现代的愚蠢,并不意味着指没有知识。而意味着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

填鸭应试的危害,比没有教育还要可怕(这句本人持保留意见);最大的害处是,扼杀对“思辨“和”学习”的欲望。

我记得高中语文课本就有《城堡》、《红楼梦》选段。其实如果没有很好的老师引导,我觉得最好不要放这样的作品进来。

不正确的打开方式,吓跑了所有的潜在读者。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是通过喜欢的作家、作品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哎,这在传播学里叫什么来着,意见领袖(一直觉得这个词被我这个学渣记住了是因为它有点文艺范儿)。

七的作品于我,是有这样“带我看这个世界”的魔力的。

受这篇文章影响,下班回来下了个喜马拉雅,开始听欧丽娟教授讲《红楼梦》的公开课。

每一节课都很长,听了一个多小时,竟只听了三分之二不到。

她在导论部分讲了三个很重要的观点:

一是我们不该带着我们的主观感情色彩和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去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能以是否符合个人口味去评判人物善恶好坏,简单地用二分法给事物下定义、做判断。

二是不要试图用力过猛地去感受作者的用意。伟大的作品,往往在终结之后,就“作者已死”了(罗兰·巴特的观点)。作者只是带着一点上帝的旨意在创作,他甚至无法控制笔下人物的命运。此处让我想到,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语文试卷上必考的一道阅读题:这段话作者的意思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种问题是多么的愚蠢而可笑。

三,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看似“不重要”的情节。在小说里,没有情节,是不重要的。

的确,有一些好的作品,如《红楼梦》,如同高山。倘若没有一个好的向导,带你步步高攀,渐入佳境,任凭我们这一点可怜无知像蚂蚁一样的本领,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鹰的高度的。

也希望好好把这门课听下来。

记得欧老师开篇提到,读经典于我们的意义,在于“推开一扇门,唤出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至始至终 你们的相处模式从来都是那种很轴的兄妹关系 ,从来不会无话不谈,一直就是尊长有序。 这么多年,她或许了解你...
    Susieminer阅读 1,098评论 0 0
  •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就像,我对西塘的一见如故。去西塘前,我对它的印象仅停留在“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
    伊人deer阅读 2,675评论 0 3
  •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聚合页面: 说的通熟易懂一点就是把网站现在本身已经存在的页面做成一个新的页面。比如说,你有二...
    老朱seo阅读 4,442评论 0 1
  • 她存在一个小县城已有三四十年了,她见证了这个小城的发展和进步,她也见证了这个小城的改变和阵痛, 她见证了多少人的欢...
    静静endless阅读 825评论 1 1
  • 原因:找不到http://192.192.192.98:8088/WebReport 原因:数据库配置不对ip\实...
    妖怪在流浪阅读 7,8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