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西塘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就像,我对西塘的一见如故。去西塘前,我对它的印象仅停留在“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与现代的人”。

西塘

可自从踏上西塘的第一块青石板,便有一股湿润扑面而来,它告诉我:这便是江南。这股“湿”伴着悠长的青石路和路边明净的河,穿过这座古朴的小镇,它湿了青瓦白墙,洒下了点点碧苔,湿了江南女子额前的青丝。沿着长廊漫步,仿佛走进了这江南水乡。让我明白了三毛的一句话:“特地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就像,我和西塘的相逢。

在这里,时间放慢了步伐,空气中只弥漫着悠闲的味道。黛青的瓦,灰白的墙,拓展出一条千年的街。那头,是望不尽的悠长。而阁楼、廊桥,沿街的小店铺,延续的都是千年前的模样。只是繁花落尽,悠悠然过的却是最为平凡的小户人家的日子。江南水乡似乎对蓝印花布情有独钟,布作坊里纺织机还在吱呀作响,仿佛从前年之前响过来,一直从未停息过。瘦削的老人在纺织机前安静地坐着,埋首织着布,染坊门前搭着一排排高大的木架,须仰着头才能望到顶。木架上,垂着印染好的蓝印花布。细看,纯白的小碎花盛开在蓝色底板上,如一朵一朵花洒在平静的湖面。使人不禁联想到一位江南女子身着一袭蓝印花的衣裳,撑着兰花伞,在细雨蒙蒙的天,走在深巷之中。这里的每个人都遗忘了时间。

走进了弄堂,弄堂悠长悠长的,仿佛是拉长的一个梦。时光在此停驻,千百年来,都是这般模样,条条弄里都藏着各自的故事与传奇。巷子长而窄,就这样走着,每一脚下去,都有相逢相亲的欢喜,我对每一个和我擦肩的路人微笑,在这里相遇,我们都是有缘人。

历史走了那么远,好多的痕迹,早已被风吹雨打去,去哪里寻?但到底还是留了痕迹。古朴的房,在深巷中,门板已风化,十分粗糙。门板上的锁扣,也早已锈迹重重。轻抚门板,感觉历史的风从耳边缓缓吹过:是谁多次推开这扇门,又是谁曾在这个门里笑看日升与日落?我不知道。抬头,望见屋脊上一蓬狗尾巴草,深沉地垂着,仿佛也是一段历史。走了许久,尽头透出的光亮与古巷形成极大的反差。

我放慢了脚步,不想这么快结束。此刻,眼前的古巷在现代的“快节奏”中,虚幻缥缈得不真实。它是这座镇中最贴近土地的。它很幸运,没有被时间带走那份古朴。它一端接着尘封的回忆,一端通向繁花似锦的未来。深巷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小镇每一次的脉动与变化。可是无论岁月曾经如何繁华,谁又能拽住岁月的衣襟呢?我们能做的,一是怀念,二是珍惜。

走出巷子,又望见了隔河人家房屋的顶,高低错落地密布着黛色的瓦,淡墨染过似的,直接铺到天上去了。下雨了,闭眼,仔细品味这江南水乡,心中被雨水牵起了圈圈涟漪……我只愿双手合十,醉于你的韵里,且不管千年之后,谁是否还是江南的水,梦是否还是北国的梦。

西塘

走近了江南,才知道江南美的不仅是景,二是那些“景”下历史的变迁,更是那里远离喧嚣的古朴与那种安下心来过日子的平凡。

乌篷船从远处摇来,搅起一河破碎的灯影。我坐在石桥边,望着河中的水,望着画中两岸的人,望着画中房子。一切喧嚣散去,唯有我与西塘……

西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因为今天小城的一则关于恢复修整古镇风格建筑群的新闻,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西塘,从小在江南小镇长大,也去过好几个古镇。...
    晓晓的窝阅读 3,996评论 4 9
  • 2017年8月10日,我们一行乘车80公里到浙江省嘉兴市的乌镇游玩,早就听说这里是电视剧《似水年华》和奔跑...
    y有情有义阅读 2,895评论 0 0
  • 悠长的小巷,绵延的青石板路,荡漾的乌篷船,咿咿呀呀的摇橹声,屹立千年的石拱桥,古朴的白墙青瓦,傍水而筑的民居,还有...
    冬木萧萧阅读 4,050评论 0 3
  • 在没来西塘之前,早就久闻其名,一直想象着“画船摇橹,青砖黛瓦”那梦中的西塘。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心念有灵,...
    诗菁知语阅读 4,247评论 0 13
  • 说起来好笑,在2012年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没有梦想。我的人生除了工作,还是一心一意的较真地工作。直到有一天病...
    黎思岐阅读 1,716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