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曾用笔名“兵荒马乱”,也用过真名“韩良”,还有“编剧韩良”,本公众号目前所有文章均为我自己手打,作者也都是我自己
导言:上篇文章我们讲到,如何塑造主角,其实塑造主角,是一个很大的论题,也是编剧一项重要的工作。有时候,我们写剧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金点子,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商业性十足,或者足够引起观众兴趣的主意;而有些时候,我们写剧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有趣的人物。至于哪种方式更好,这里不做讨论,因人而异,有时候你可能会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这不重要,但是主角和创意之间的关系,你需要做一些思考。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电影都有主角,哪怕是多线叙事的,也会有主角。因为创作者需要创造出一个或两个人物来让观众关注,认同并支持,主角是承载电影主题的人。
一般情况下,我同斯奈德先生一样,从创意入手,因为我觉得从人物入手,相对来说有点难,你在人物上创新,要比在创意上创新难得多(当然传记类或者有人物原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例外),因为你凭空想像一个人物,会让你觉得没有脚踏实地,脚底下像踩着棉花,很虚。那么,假如说我现在有一个有趣的创意,这个有趣是指,创意本身吸引人,而且和前人的创意不同,有创新。那么为了让这个故事好看,接下来,我就应该设计一个合适的人物。
什么样的人物称得上是合适的呢?
这个人物必须能强化我的创意,就是说能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人物不能伤了我的创意,当然人物本身也要合理。也就是说创造出来的这个主角能够发挥剧本创意,甚至能够拓展我的创意。为此,你必须钻研这些人物,你要脑中时刻记得创意,然后倒推设计人物,给人物带来最多的冲突(这是保证故事趣味性的关键),最长的过程,最原始的目标,从而扩充电影创意,使其冲击力最大化。
有时候,你的故事线里包含众多的人物,到底让哪个人物来当主角呢?这就要你自己琢磨清楚你所创造的故事的主题,然后再选择能够承载这个主题的人,并且这个人身上应该最有戏,也就是说从他身上能够生发出很多戏,比如从他的性格,特性,人物前史,人物身份等等。然后为了让你的主角有戏,必须还得给你的主角精心设计搭配一些能够和他产生矛盾冲突摩擦的其他人物,也就是配角,这就是分配角色的流程。
通过这些技巧,我们要塑造出这样的主角:
A 在那种情景下(此处情景是指各种前提,比如我们前提假设男主是个胆小鬼,却被派去看管杀人犯),能够带来最大的冲突;
B 情感上能够走的最远;
C 能够让更多的观众喜爱(这是救猫咪的意义);
创意和人物的关系:
基础版创意————塑造人物,角色分配,创造出基础版人物————高级班创意————高级版人物————无限循环————越来越成熟好看的故事
所以创意和主角也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你的基础版创意会指导你设计出基础版人物。在这个基础版人物的基础上,你对人物思考的越深,就有可能创造出高级版人物,那么高级版人物也有可能使你完善你的创意,没准还会有新的灵感出现为你的创意提色,促使你创造出高级版创意,就这样滚动向前,你的创意和人物会越来越丰富成熟,你的故事就会越来越好看。
动笔前的市场调研:
无论是创意,还是故事线,亦或是人物,在你思考完成之后,在动笔之前,切记,一定要先做调研,给别人讲你的故事,给同事,邻居,家人,朋友,从他们的反应中做出基本的判断,校正你的所有设计,力求让更多人喜欢你的故事,这是做高概念化电影必经之路,千万不要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