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关于雪的公案》
一场秋雨,深秋的洛阳有了冬的味道。忽然间,很希望能有一场雪,飘飘洒洒,寻梅踏雪,你说该有多好。
翻翻唐诗,还是最喜欢白居易的那首《问刘十九》,炉火旺旺地烧着,新酒幽幽地香着,大雪将下未下,朋友欲来未来……
就像朝思暮想的一本书,等你真正拥有了,却没时间或者说懒得看了。酒微醺、花半开,生活的乐趣,其实就在这朋友来与不来之间的拿不准的等待里,就在这大雪下与不下之间的不确定的期盼里。
我感兴趣的是,老白的这场雪究竟是下了还是没下呢?
至少大家都认为1000多年前的唐朝的某个冬天,是有这么一场有酒有红泥小炉的温暖的雪的。你百度一下关于雪的古诗,肯定少不了这首《问刘十九》,而且这首诗还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6单元每周一诗的第12首,在113页,不信你可以去翻翻。
有争议的只是这一场雪究竟是下在了洛阳,还是江西的九江。我比较认同前者洛阳。老白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是刘禹锡,而其堂兄刘禹铜就叫刘十九,是洛阳的富商,与老白常有应酬,这是其一;再者,公元817年老白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是不可能邀洛阳的刘十九喝酒的,除非刘十九也在江西,大冷的天,我想不出刘十九去江西的理由。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也是洛阳人,工作生活的地方距离龙门步行也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香山寺、白园和自家的后院一样熟悉,从心理上就希望这个雪夜访友的雅事发生在洛阳,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阳关三叠》、刘禹锡的《石头城》,多少陌生的地方因了一首诗的美丽而美丽着多少人的心灵,就像这首《问刘十九》,一想起来就心生暖意。
这场雪究竟是落在了九江还是落在了洛阳,是一桩公案。但公案之所以成为一桩公案的前提是,唐朝的某个冬天的确落了一场雪。这个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从《问刘十九》的字里行间我们丝毫找不出飘雪的蛛丝马迹——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新 酒如蚁,红泥小炉,要下雪了,不知道老友能否来喝一杯?这是老白在诗里表达的全部意思,雪下没下不知道,朋友来没来不知道。问题的可能有四,一是雪下了,朋友却没有来;二是朋友来了,雪却没下;三是雪没下,朋友也没来;四是雪和朋友都来了。
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可能,我们误会老白的《问刘十九》了。其实老白真正描写雪的倒是有一首题目叫《夜雪》的——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