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写《2017年,饮料经销商的6种死法!!!》,讲述不积极求变,顺应消费潮流主动出击的经销商面临淘汰风险。
可凭心而言,经销商处在产业链下游,是整个销售环节的弱势一族。从厂商订货要现款现结,给分销商要赊销进店,市面不动销厂家还压货。大环境不好,一年到头,辛辛苦苦铺货理货搞促销,到年底也未必能赚钱。
可业绩不理想,责任就应该全在经销商吗?经销商表示“这锅我们可不背!”
那些不稳定、不靠谱的厂商,哪能算是合作伙伴,那根本就是坑!你比如
产品不行的厂家
1 低质廉价
永远比市场上的主流价格带要便宜2块钱,对原材料讳莫如深,质量没保证,包装又山寨,靠一时的价格优势,谋取短期的销量和利益。等把市场做坏了,把消费者吓跑了,厂家转头换个名字再重新来。这种低质低价短视的厂家只能把代理商往坑里带。
2 跟风模仿
它也算是“低质廉价”的双胞胎兄弟了。厂家没有独立创新精神,一味模仿,市场上什么火就做什么。什么“九个核桃”、“茶一儿”、“小明同学”...包装和概念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经销商眼花缭乱都不知道选哪个好。但是这种没有创新驱动,只会跟风做产品的行为本身就是对行业和经销商不负责任的表现!
3 定位混乱
新推出一款产品,卖点罗列一箩筐,什么解渴、提神、添能量,健康、清新又美味,好像说了很多,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经销商搞不明白,消费者更懵。厂家不能指望一款饮料能囊括所有优点,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的。定位清晰,卖点明确,经销商做市场推广,也才更有的放矢。
战略规划不行的厂家
4 不了解
厂商对市场情况、竞品情况不了解。对品牌运作和新品推广没有明确的思路。今天要求做地推,明天又去打广告,后天又开始搞降价大促销,经销商根本把握不住厂家的节奏。
5 不知道
经销商难免在市场操作中遇到挫折或瓶颈,而厂家无法提供任何智力上或实际行动上的支持和帮助。对于这种只知道把货转移到经销商库房的“甩手掌柜”,经销商还是“分手”更快乐。
6 跟不上
互联网+时代对各品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界打破,人们的注意力破碎,渠道趋向扁平化, 还固守传统推广、传播方式的品牌商也要被经销商所放弃了。连娃哈哈都要拥抱OAO了,你的厂家还不会用微信微博、自媒体、互联网平台玩营销、玩创意, 是不是不合适!
招商政策不行的厂家
7 利润不够
除了必备的配套搭赠和返点之外,有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是经销商最关心的问题。厂家舍不得让利,经销商赔本赚吆喝,赚不到钱,还怎么在一块儿好好地玩耍?
8 一味压货
一味制定不切实际的销售任务,向经销商大量压货,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把经销商压的喘不过气来,也白白地丧失了产品的最佳销售期,市场活活被压死,这样的厂家也不能再忍了!
许多人抱怨大环境不行了,快消行业难做。可这是行业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等、靠、要”的经销商要被淘汰,“产品不行、营销不行、招商不行”的厂商也要被淘汰。
我们说消费升级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厂商各自认清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坦诚沟通,真诚合作,共同迎接消费浪潮,共同做大市场分享利益,也才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饮料经销商宝典(yljxs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