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蒙蒙细雨,让天空暗淡下来,潮湿的空气显得特别压抑,室内没有开灯,而孩子们却兴高采烈,是因为他们自己设计的班会要在这节课召开,自信大方的天狼队成员笔直地站在讲台,将自己制作的PPT全屏展示,主持人以娴熟的语言开启了班会,他们设计的主题是“感恩教育” ,以“问答”的形式开始,问题很有意思,父母亲穿多大的鞋?他们喜欢吃什么食物?他们的爱好是什么?他们时常说的口头禅是什么?……大多同学不知道,也有个别知道的,主持人借此引出“感恩”话题,想想这些问题换位一下,父母亲一定是脱口而出,而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知半解,接下来,他们解释了“感恩”的意义,述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看法与理解,班会以感受结束,程序完美而无可挑剔,PPT新颖独特,还伴有动画效果。
孩子们沾沾自喜,等待着老师的认可,当然我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给小组成员每人的储蓄卡上加了一分,肯定了他们的付出与设计,然后对这次班会做了补充。
我曾经告诉学生,我们设计班会的意图是针对现在存在问题,而通过班会有所提高改变,今天的主题选的不错,现在的孩子确实缺乏“感恩”,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感觉家长以及老师对他们的付出是应该的,对老师不尊重的现象也存在,谈感恩势在必行,但是我们的班会流于形式,没有入心入脑,如果它的召开没有对学生有所改变,那么它必定不是成功的。
我给孩子们讲历届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桌子上会放很多好吃的,却从来问不出姓名;他们在老师调离走的那天,追着汽车泪流满面的情景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那个午后,我因骨折住进医院,孩子们大中午辗转几次公交车,来医院看我,让我热泪盈眶;那年的一天,班长给我组织了一次生日会,虽然不是那一天,孩子们却说,就那天吧,想给老师过生日了,蛋糕的奶油抹了我一脸,心中是一股暖暖地清流……而我们现在已经五年了,老师在这五年里,只因为私人的事请过半天假,从来都不敢离开他们半步,但是我们的孩子从来没有感到老师的辛苦,当我们调皮捣蛋的时候,从来没想到为老师减轻负担,而是屡说不改。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从来不知道悔悟,有的同学还和老师顶嘴,无视我的存在,连起码的尊重都谈不上,哪儿来的感恩?一个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的付出,一个感恩的孩子会想,老师700度的眼镜,我写那么乱的字会让她看得眼睛更花,为了老师,我要写整齐,可是翻开个别同学的作业本, 他只负责完成,至于对错、好坏与他有什么关系呢?
此刻大家再理解感恩,是不是有所感悟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补充,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恰好铃声响了,孩子们陆续整队准备下楼活动,站队出奇地安静,没有了之前的喧闹,也许他们想安静些,让老师少说一句话,少用一点嗓子,也是一种感恩吧!
不知道教育能不能给孩子以启发,当然点燃还得需要加强巩固,才能持续长久,我们齐心协力,让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