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7月7日电(通讯员 李冬 王安琪 林佳仪)“一片浩浩淼淼水域,星星点点岛屿,海阔潮平,天风吹梦。每天,当太阳从台湾海峡东边冉冉升起,它的第一缕阳光总是最先照射到海峡西岸这座若隐若现的岛屿上。赶海的平潭人开始迎接新生活的一天,欢快、喜悦、活力、奔放,充盈着这片海天相接的仙山琼阁。千年等一回。啊!忽一日,平潭岛沸腾起来了……”这是著名作家张胜友笔下的平潭印象。
平潭地处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旧时,平潭因自然条件恶劣而被评为福建省会福州最贫困的县城。然而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却指出,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如今,平潭依托“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三区叠加优势,并借助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功将原生态美景打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吸金石”。同时,生态旅游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7月1日至4日,集美大学纵“岚”山海实践队前往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为期四天的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于研究平潭生态型网红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赋能路径。
那山那海:实地调研探寻旅游发展基本情
美丽的海滩、壮观的海蚀地貌、浓郁的闽台风情、神秘的石头厝,构成了平潭旅游业发展的“金名片”。依托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平潭迅速崛起,成为备受游客追捧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快帮我和落日拍个照”“你看这海水和天空,多美啊!”……七月的平潭,阳光明媚,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聚集在龙王头、坛南湾和长江澳这三大海滨沙滩上。为理清平潭旅游业发展现状,实践队员们从潭城镇出发,踏上了调研之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队员们走遍景区的每一个角落,全面了解了景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大部分游客对平潭的景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平潭风景优美迷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游玩项目丰富多彩。但也收到了游客对个别项目收费价格不合理的反馈。“我已经是第四次来平潭玩了,每次都能感受到平潭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真的很漂亮啊!景区其他设施也都很好,唯一让我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的是现在坐着的沙滩椅价格有点高。”来自江西的一位游客在龙王头海滨浴场体验沙滩椅项目时评价到。
同时,在北港文创村队员们也发现了在景区爆火带来巨量游客的背后隐藏着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地面上时有垃圾出现的问题。而仙人井的工作人员透露,近几天景区内接待游客突破上万人次,但观光车运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据了解,该景区已向上级反映了这一问题。
历经四天的实地考察后,队员们对景区发展现状已有大致了解,并对现有各方面信息进行整合,为之后的向相关部门献计献策做好了前期积累。
那行那业:各方保障谱写生态旅游新华章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在平潭“一岛两窗三区”战略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主题主线,又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先后走访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和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就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和相关负责人进行探讨,深刻地洞悉了在政府和企业不同视角下的平潭生态旅游发展宏图和管理方式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政研组组长黄若思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平潭旅游发展工作的具体规划。其中,为实现旅游岛建设目标,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1244”工作思路,即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3-2035)》获批为契机,紧紧围绕“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一条主题主线,以“体育”“文化”为两大核心竞争力,聚焦“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星辰大海浪漫岛”和高辨识度旅游形象、高品质赛事活动、高质量市场服务、高标准旅游设施进行建设。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旅游局也出台了限制商户对特殊景观石头厝外观改造的政策、明确规定了200米海岸线范围内不能有新建建筑等法律法规为有力保护景区生态,为景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针对实践队员提出的价格乱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地面上时有垃圾出现等各方面问题,黄若思表示感谢反馈并承诺马上整改。
而对于平潭景点旅游建设比较原始、单一,同质化程度较高这一严重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痛点,政府计划开展景区品质提升专项工作,因地制宜设置体验性高、可玩性强的二次消费娱乐项目,如推出风筝冲浪、帆船、摩托艇等海上娱乐项目;夜间推出特色文艺演出、互动式活动,将自然风光与娱乐活动深度融合,推动平潭向观光、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变,提升旅游产品组合整体价值和吸引力,让游客从“过客”变成“住客”。
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业务主管林丽玲则为实践队讲述了平潭旅游业发展的另一面,细致介绍了平潭的一项生态游项目——北部生态长廊。该项目以保护生态系统为主题,采用少拆少占地、依山就势的原则,建造40米长的玻璃栈道,从而将几个村庄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旅游去处。项目中还巧妙运用岛屿的自然和地理优势,设置了位于长江澳一带的风力发电项目。这个项目既能有效缓解能源紧缺的问题,又与碧海蓝天遥相辉映成为了别具一格的景点,特别是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进行走访后,实践队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依托生态旅游的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旅游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各方通过合作、创新和保护,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美好体验。 ”
那人那村:生态旅游绘就乡村振兴新宏图
北港村和其他众多平潭小渔村一样,曾是靠海吃饭的村庄。2008年,在“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示范带动+两岸融合+全员参与”的发展运营模式下,北港村积极打造集文创、民宿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主题村,而伴随着“石头会唱歌”“半坡民宿”“石锣石鼓”等两岸文创团队的入驻,历史悠久的石头厝重新焕发生机,北港旅游业也逐渐风生水起。
截至目前,北港村村民已开办民宿100余家,全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每个经营户年均增收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真正靠“海”实现了村民增收。“旅游业发展了以后,北港村的发展也变得更多元化,看这一片相连的餐饮店、便利店、海鲜大排档都是我们家的产业!”北港村村口的一位店员自豪地说到。
无独有偶,长江澳景区所在的磹水村里,一栋栋民宿、餐厅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毗邻长江澳的咖啡厅吸引不少游客进店休息。更有村民建设集高档餐厅、咖啡厅、图书馆和民宿为一体的新型民宿产品,“我们希望能研发出更多高端的产品,让每一位客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游玩体验。这是我们发展产业的初心!”民宿的负责人说。村民在推动乡村旅游业方面各显神通,不断开拓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纵观全岛,像北港村和磹水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玉堂村是北部生态廊道沿线村庄,自前年以来,在苏平片区和两岸艺术家的推动下,玉堂村不断盘活闲置资源,化身“两岸艺术村”。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产业振兴已然成为平潭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实践队员们也在调研活动结束后,不由得感慨道:“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原来不仅仅会带来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
立足海岛乡村资源禀赋,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平潭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成功实现产业兴旺、经济振兴、村民增收。集美大学纵“岚”山海实践队也将发挥品牌专业特色,助力平潭生态型网红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及赋能乡村振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集大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