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爱一个特定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书,有一个比较俗气的名字《爱情笔记》——我猜它会被列到“被书名错过的书单”里。
但是,这本书简直是句句箴言,爱情与哲学,小说与非小说的结合,真的看得“浴霸”不能。
书的原名叫《Essays in Love》,感觉是不是好听多了。
作者阿兰·德波顿在23岁的时候写下了这本书(我23岁 时候在干什么?)
你相信爱情宿命论吗?
换句话说,你相信你与另一半是命中注定的吗?
如果你深陷于爱情的甜蜜中,可能无法想象,在作者看来这是个否命题。
“当我爱上的是她的眼睛、她点烟的动作、她接吻的方式、她听电话的样子和她盘弄头发的姿势时,我怎么可能想象克洛艾在我生命中的位置能够被他人取代?”
当爱情是如此牢牢依附于爱人的独一无二时,这种想法绝无生存的空间。
你是否过于理想化爱情?
她的脸上看去永远凄楚欲泪,眼神中有一种担忧,似乎有人要告诉她一个不幸的消息。她的这种气质令人忍不住想要抚慰她,给她安全感(或只是伸手让她握住)。
每一例相爱都是(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我们跌入爱河,祈望不要在心上人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劣根——胆怯、脆弱、懒惰、无信、妥协忍让、粗鲁愚蠢。我们给心上人戴上爱的饰环,认为心上人能够超越我们自己犯下的一切错误,从而可亲可爱。我们从心上人的内心找到自己并不曾有的完美,盼望通过与心爱之人的结合,即可保有(不顾心知肚明的所有反面证据)对人类的一种岌岌可危的信念。
像诗里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爱情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和独特性改造着我们的需求。
你希望的爱情是什么?
我兀自希望他有一双漂亮、温暖,像小鹿般温柔的眼睛,背对着阳光的他会让人心安。或许抽象,或许天马行空。
但也因为此而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