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写作社群交作业的时候,在上一次交作业时就有战友提出:
本次交作业的同时就准备下一次的作业,就不会在真正的截止时间带来时出现赶作业的情况。
可还是出现了赶作业的情况。
从我们开始读书认字,老师、家长就在不断的告诉我们,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有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还有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课,都想让我们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个目的是要我们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好像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们就从我们是如何思考开始。
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我们有两个通道来认知。
一是感官通道,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来接触外部世界,把外部的经验、事实转变积累成为知识。
随着生存度的不断下降,我们发现我们的第一通道不够用了,发展出来来第二通道。
把经验和事实概念化、观念化,通过大脑的思想运作,转变为我们的知识,我们叫它理性通道。
那我们在所有的活动中,两个通道是如何使用的,两个通道的使用比例如何?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创新院最新的一堂课上讲,我们99%的时间在使用我们的感官通道,只有1%不到的时间我们会调用纯理性通道。
有句话,
跟着感觉走。
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我们大部分时间就是根据我们的感官器官感觉到了什么,做出判断、反应的。大作家萧伯纳说:“大多数人,每年最多思考两三次而已。”到脑是在是太累了,特别的消耗能量,稍微动一下脑就会消耗20%以上的能量,为了生存,我们是尽量能少用脑就少用。
到这里,我就知道了,为什么我会每次写作交文章时会如此的拖延,也算是另外一种解释。
我们都是认知吝啬鬼。
认知吝啬鬼有两个规则:
默认用眼。所谓眼见为实。
用脑的时候,默认这个世界是连续的。相信未来还会和过去一样,明天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
既然我们很少会用到理性通道,那我们为什么要用脑,什么时候用脑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边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认知边界受困的时候,你会有种特别难受的感觉,你有一种要冲破自己的冲动。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打破原有边界的时候,就会调用到我们的的脑子。
善友教授讲课会经常引用王东岳先生的原话,“凡是感官和直觉得到的经验,能不能构成知识?”先生回答说:不能。听到这个回答,还是很崩溃的,你我皆凡人,默认知识不都是一代代通过经验的积累慢慢传下来的吗。还有那句非常朴素的话: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可这真的对吗?
毕竟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部分是在是太小了,如果只是眼睛能看到的那部分,是不能支撑我们活下来的,或者不会活的那么好。我们还需要用我们的理性思维来构建更为大的知识体系,打破原有的生存结构。
用思想打破经验边界。
思想是用你的思想模型来整顿经验事实,经验事实是内容,而思维模型是形式,形式重于内容。
从我们的眼睛的构造上看,几乎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我自己看过眼科,你在A地看的眼科再到B地看,用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A地的医生判断和B地的医生判断迥然不同的现象呢。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戴的理性这副眼镜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认知不同思维模型就会不一样。
那为什么我就必须要把世界模型化呢?
善友教授讲,意大利有个国宝级的作者讲,这个世间的万世万物太复杂来,包括思想更是复杂的指数级的复杂,所以如果没有一个简化的模型把这个世界来简化,我们没有办法活下去,就跟我们的眼睛要把能量扭曲为颜色一样,我们的认知也要把各种复杂形的思想扭曲为一个又一个的模型,我们才能活下去。
到了这里,我才真正明白李笑来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智商水平,是看他的大脑中有多少准确且必要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多少准备且必要的联系。
概念都是一个个的模型,只有掌握来概念,才可能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感觉的这个边界才可能被打破。
我们看,无论是我们在书本上学的,还是在得到这样的APP里去看的订阅专栏,课程都会给你分出模块来,每篇文章结束还会给你划出当天的重点,方便你去形成自己的模块,建立对于整个课程的模型。
这就是我们讲的学习的模块化,有人确实可以做到把文字只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更多的人靠的是学习知识模块。
王东岳先生的原话又来了,
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来自逻辑模型的变革。
我们看,这句话有个特别关键的词:一切。我们知道,给任何一个东西下论断,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会改变方向。而变革,就是说我们现有的逻辑模型也并不完全是真理,每个逻辑模型都是在不断的打破原有逻辑模型的边界,进入到另一个逻辑模型里,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中,我们才获得进步。
梳理到这里,来回答为什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问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要不断的调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去建立思维的模型。有且只有通过思维模型的建立,我们才能摆脱感官给我们带来的禁锢,站高一层认知这个世界。
万维钢老师在他的得到订阅专栏文章里谈到物理学的发展简史时说到:
每一次的见识升华,同时又会给你解锁新的技能。在低层次看来,高层次的技能就好像法术一样。到了高层次回头再一看,以前那些看似神秘的东西都变得一目了然,真是一览众山小。
多问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去多多调用我们的大脑。体会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是对李善友教授创新院课程学习的知识梳理,课程可以挖掘的思想实在是太丰富,我会已自己的现有认知水平尽力去学习、输出。下次我们会一起来梳理:
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