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舆》是《诗经•国风•秦风》中的最后一首。是一首贤士被轻待而发牢骚的小诗。
秦穆公为了发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他广招贤才,开秦国客卿制度先河,拨出专款,对各级各类人才给予至高的薪酬和待遇,各国人才蜂拥而至,终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成就了穆公的春秋霸业。
可到了他儿子秦康公时期,他看西戎平定,国土千里,东邻的晋国又是姻亲,就有点小骄傲了,也不太重视老爸养的那些外来人才,由礼贤下士到放任自流,后来干脆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于此同时,秦康公又发动了几次对晋国的战争,妄图称霸中原,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耗费国力,怨声载道,尤其是那些得不到尊重的客卿,眼见着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每况日下,更是牢骚满腹。
是啊,想当年跟着穆公干,处处奉为座上宾,给你无尚的尊荣,住的是华丽的大屋,顿顿是四菜一汤,山珍海味随便吃,而如今,别说美味佳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就连吃饱都很难有保证,甚至有些人饿得将盘子舔得干干净净,哪有心情出力?哪会没有怨言?
对现状不满的贤士们,在失望之余免不了坐在一起哀叹:吃不饱是小事啊,关键是秦地难重现当初的辉煌!哀之不足,歌以叹之:
於(wū),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guǐ),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wū):叹词。
夏屋:大屋。
于:通吁。
承:继承。
簋(guǐ):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
翻译成白话文:
唉,我的我呀!
从前住在高楼大厦之中,
如今每餐都吃得一干二净。
唉呀呀!
再不能重现当初的光景!
唉,我的我呀!
从前每顿饭都是四盘佳肴,
如今每餐都不能吃饱。
唉呀呀!
再不能重现当初的美好!
所以,到秦康公后期,秦失去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写在题后: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给予人才一个机会,人才还我一片未来。”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丕豹和公孙枝等贤臣,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吸粉无数;
秦孝公赏识和重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奠定了后来扫六合的基础;
刘备三顾茅庐,才有了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于是,国家和人民给予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陈立泉、孙家栋、袁隆平、王选……以最高的荣耀。
尊重人才,科技强国,永远是一个国家保持自身优势的致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