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作者菲利普·德·肯米特,通过绘本《企鹅爸爸爱上网》道出了许多妈妈和孩子们的心声:爸爸请陪陪我们。
故事讲述在遥远的南极,小企鹅爸爸迷上了网络,网络世界就像一块大磁铁,牢牢地吸住了企鹅爸爸的注意力。他从早到晚泡在网上,聊天、看新闻,不管走到哪儿都抱着他的宝贝电脑。这么“忙碌”的爸爸,自然没时间陪小企鹅玩,这让小企鹅很是郁闷,当被小伙伴问到他的爸爸是否“黑客”时,他也无言以对了。
有一天,企鹅爸爸的网络断了!一下从虚拟世界“跌”回现实,为了上网,企鹅爸爸跑到结了冰的海面上,还随着浮冰漂远了……几经波折后,企鹅爸爸终于回到家里,在电脑用不了的情况下,爸爸终于能陪小企鹅开心地玩耍了。
故事虽然发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呈现的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与故事中小企鹅的相似经历,孩子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但如果爸爸再不回归家庭,那么在孩子心里,爸爸虽然存在,却像影子一样模糊了。
想让爸爸回归家庭,我们先来看看爸爸缺席的主要原因:
社会的大氛围
我们社会氛围对父亲角色的定位,会认为孩子养育是母亲的事,与父亲无关。在这样的舆论倾向下,妈妈们不得不忍受自己独自去养育。有些父亲可能有心参与养育,但是不知道如何参与。甚至因为社会的舆论认为,带孩子是没出息的表现,有时候也难以参与的感觉。
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现在这种社会氛围和舆论,也是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国外,比如说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他是带头休产假了,也有越来越多的爸爸以参与孩子的养育为荣。
父亲自身经历
如果一个父亲,在他童年时也是缺乏父亲的关爱,那么就会影响了他做一个父亲角色的定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触动他早年被父亲奚落、被忽视的那种不安和愤怒,所以他宁可远离孩子,避免触发不安的情绪。
还有一部分父亲,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就被溺爱着,自己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也难以担当做一个父亲的责任。
总的来说,就是当好父亲的榜样已经缺失了,没有一个父亲的榜样和经验,自己也很难去体会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做好父亲这个角色。
社会经济压力
这点就不言而喻了,为了能够赚钱支付孩子的成长费用,父亲也牺牲了很多陪孩子的机会。
人在,心不在
这种情况也十分常见,就像《企鹅爸爸爱上网》里的爸爸一样,孩子提出想跟爸爸玩时,爸爸总是推脱,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孩子却体验不到爸爸的温情。
被遗忘的父亲
最后一种我们会忽视的原因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父亲就被排除在家庭之外,妈妈一手包办孩子的事情,不让爸爸插手,认为爸爸不懂教育,这样爸爸也就很容易慢慢淡出了这个家庭了。
父亲缺位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父亲在我们生命中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父亲是在实际上的一种缺失,还是心理意义上的一种缺失,都会给孩子心理上、人格发展上带来重大的影响。特别是0到5岁幼年期,父亲是不可或缺的安全第三者。
父亲的缺失对孩子的伤害,并不亚于母亲缺失对孩子带来的伤害。
孩子需要一个“理想化”父亲。父亲作为一个男性,他跟母亲有不同品质,可以丰富孩子内心世界,拓展外部世界。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从妈妈的怀抱开始,慢慢的走向外部的世界,那么爸爸就是孩子向外部探索,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然而,是不是爸爸参与到育儿中就好了呢?
有一类爸爸,他们看上去对孩子非常关心,会跟孩子聊天,也会管很多,但是,对孩子而言,他一直会保持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用一些绝对的口气,比如,你应该好好学习、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很少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感觉和需要,也很少能够对孩子内心感受去觉察,去接纳、去支持孩子。
在这样的父亲身上,孩子除了被要求之外,很难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我们要避免变成这种心理上缺失的父亲。
三个方法,让爸爸更多地参与
给爸爸安排上亲子互动的时间
爸爸不主动,那就妈妈主动安排,如果工作忙的,至少安排每天半小时,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反的,这个时间我们还是要挤出来的。当然妈妈也不能成为甩手掌柜,周末的时候可以父母一起陪同孩子去亲子游,这样孩子就会有爸爸存在的感觉,也感到妈妈的温暖。
赞赏爸爸
要让爸爸回归,作为妈妈也需要懂得赞赏他。因为大部分的爸爸往往在他成为爸爸的时候,他依然像个孩子。他也需要不断的支持和肯定,妈妈肯定他的任何努力,他就有机会改变。比如,当他愿意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你跟孩子能玩在一起,真是太棒了!你看孩子都爱跟你玩呢!这样他下一次肯定会在怎么与孩子玩上面多下苦功。我们越是能够去欣赏、赞赏爸爸,爸爸越能投入到参与孩子的养育中。
良好的父母关系
夫妻双方一周至少要花一小时单独相处,可以谈谈育儿或其他,看到彼此的存在,父母良好关系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基础。
如果是在夫妻感情或者受原生家庭影响下,未能跨越心理障碍的,就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家庭模式。
父亲像一座山,一个稳定、接纳的存在。不要像企鹅爸爸一样,等到断网了,才回归家庭,这样不仅错失了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也耽误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