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边洗衣服边看《奇葩说》第三季,第1期的辩题是:单身是贵族还是狗?
这个题目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枚非单身,如果必须要选择一个立场,我更倾向于认为单身是贵族。
因为单身意味着更大的自由和选择性,单身可以更好地释放自我,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喜欢的事情,而不用过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样说并不是说恋爱和结婚不好,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但在追求自由和更多选择性的前提下,恋爱和结婚明显弊大于利。
我们都难免会遇到那种情绪很低落的时刻,不想说话,不希望被关注,就愿意自己安安静静地听歌,淌眼泪,甚至是大哭一场,哭到累了就沉沉睡去,以此来达到释放情绪、治愈自己的目的。可是如果那个时候是非单身的状态,在共同生活的空间里有一位你的他或她,你认为他/她会眼睁睁地看你难过淌眼泪而不去关切和担心吗?如果他/她不关心,你是否又要陷入被忽视而后怨怼的情绪中呢?退一步讲,即使你向他/她阐明了你想要独自不被打扰的释放跟治愈,即使如此他/她答应了,在你所处的空间里有人存在和没有别人存在对你来说怎会完全没有差别,毕竟,作为普通人,应该都没有足够大的房子提供彼此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隔音效果,而你的想要释放一场的需求,释放效果也势必要大打折扣。
这让我想起了当自己还是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想拥有一间专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强烈到每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都在不断幻想自己未来房间的样子:雪白的墙壁贴满了SHE和萧亚轩的巨幅海报,书桌的上方贴着我所有笨拙的绘画,色彩鲜艳,有蜡笔的,有水彩的,抽屉里有记录着我每一天经历和感受的日记本和一摞摞的歌曲磁带,床头的衣柜虽然老旧,每次开关都吱吱作响,但柜门上的镜子却能满足我青春期所有的自恋,我可以循环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只要声音开到适中,完全不用担心吵到父母,我可以穿着睡衣在房间里自由活动而不用考虑方不方便,我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象,不用担心爸爸的呼噜和妈妈的磨牙会一次次打断我美妙的想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专属于自己的房间的需求,是因为不爱父母、讨厌父母吗?当然不是,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灵魂的本能需求,因为只有专属于自己的空间才可以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完全地彻底地释放。
至于有些人因为逢年过节被七大姑八大姨刨根问底、盘问不休而疾呼“单身狗太悲催!”,我只能说这完全不该成为自怜的理由。就好比即使你恋爱了也结了婚,也同样会遇到那些爱八卦的亲戚邻居盘问你的工作和收入是一样,当自身的力量还不足以改变别人的狭隘,就一笑而过忽略它,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如果仅仅因此便觉得单身悲惨,那只能说即使你恋爱了、结婚了依然会有另外的悲惨在等着你。何况这样的困扰人的盘问一年也就一次,如果连这一年一次的压力都承受不住,那只能说你太脆弱了。
再说到单身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凡事只需要和自己商量就好了。恋爱和结婚是为了追求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可是谁又能说单身就是不幸福呢,幸福不幸福全靠自己感知和经营,和是否恋爱结婚其实真的没太大关系,有的人单身或者独身,却依然过着让人羡慕的幸福生活,比如萧秋水老师,比如民谣歌手、野生作家、酒吧掌柜大冰,比如我爱了无数年的许晴。
恋爱和结婚,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维系感情、处理感情问题上,生活中无论柴米油盐还是兴趣爱好都需要作出适当的妥协以换取一份折中的安定祥和,有时还会因为意见相左而又各持己见而闹心。
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对方会认为是负气的离家出走,还没来得及享受心血来潮买回的新衣带来的好心情,就要开始去回答——家里这么多衣服,衣柜都要满了,怎么又去买?而且我记得这个款式的裙子你已经有好几条了。——额,我不是怪你乱花钱,我是觉得衣服够穿就行了,好好好,只要你高兴,买就买吧。可是,你真的还高兴得起来?
刘若英在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提到,即使已经步入婚姻,她和先生还是会保持各自的独立,通常进门后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各自进入自己的专属空间,因为房间的布局和面积,隔音效果也足够好,完全可以达到单身时的状态,只在需要交流的时候才去交流,彼此之间丝毫不感到负担,我非常羡慕这样温暖平静而又各自拥有独立空间的生活状态。
说了这么多单身的好处也并非是为了贬斥恋爱和婚姻的不好,只是恋爱和婚姻的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用身体和心灵上的妥协来交换得来的,而且维系婚姻的本身就是要压制和改变许多自我的思考,对生活、对时间的安排,行动方面的一致性等等。
所以,如果你现在是单身的话,不要羡慕别人成双成对,因为此时此刻就是你生命中最最自由的时光,最容易成为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的时光,所以一定要珍惜。
莫羡慕别人,因为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其他方面正羡慕你。
珍惜生命中相对自由的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