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的人情社会确实发生了很严重的畸形。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们需要送礼的情况也就是给年过花甲的老人过寿,并且礼也送的很简单且具深厚的含义,几斤挂面,代表长寿,一包糖,代表甜蜜,一块肉,代表生活。办酒的寿者家属也很单纯,一条鱼几碗荤素菜,便可招待好来拜寿的平后辈们。
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比我整整年长五轮,连月份都不差。从记事儿开始,每逢农历二月初七,奶奶娘家的后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赶来给奶奶过寿,带来的礼物几乎年年都是那老三样,鲜有变化,直到奶奶过世那年。这是真正的尊重。记得有一年,奶奶回娘家把生日给辞了,可是到了那一天,往年的那些老面孔还是悉数地来了。奶奶和姑姑在家什么酒菜都没准备,可那些晚辈们说,唯一的一个老姨娘,那怕只有粥吃也要来一下啊,结果那天中午吃的真的就是咸菜就粥。下午临走的时候,大家都说明年还是要来的,结果后来没办法,年年那一天,姑姑还是将并不丰盛的菜肴一次又一次地端上家里的那樽老方桌。
这样的相互尊重的礼仪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原先的深意,现如今更多的是暗自攀比、无知暴露和相互敷衍。生日宴会日益铺张,结婚庆典疯狂奢华,甚至将这些奢华之风蔓延到了刚出世的婴幼儿身上,在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中,可怜无知的他们扮演着显摆者的道具,攀比者的玩偶。礼越送越厚,人情越来越薄,往往每一次的铺张浪费到最后都入不敷出,是纯粹的血本无归,投入越大,亏损越大,不知图的是什么?
这次回家已经有近两个月了,边给母亲守七七,边把大学时期就应该考的驾照给考了。在这期间,也有不少的人情需要去往来一下,每次姑姑叫问我去不去,我二话不说,回道“懒得去!”倒不是我真懒,只是觉得这些淡薄的人情没必要去理会它,去吃个饭抹个嘴抬起屁股就可以走了,别人也不管你吃没吃饱喝没喝好,只在乎你随礼了没有,只因为先前他给你随了个相同情况的礼。何必呢?有事我做桌不差的菜肴,摆满大家日常都喝的小酒,你来,给我家的喜事送来一份热闹,给我家丧事带来一丝隆重,我便深表欢迎和喜悦。这样的人情,我能抽身回访的一定会回访,岂不落得个洒脱。像这些计较着送礼的淡薄人情,我是不乐意去的,“唱戏的疯子,看戏的苕”,我不想像个傻瓜似得看着与自己毫无干系的“表演”。
也不是所有的人情我都“懒得去”,在这个需要人情的社会里,不必要的我分得清楚看得透,必要的,我心里也是明明白白的。人情的维护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最起码要遵循这两点原则:首先一种,在精神生活上对自己要有所帮助,其次或是在经济利益关系上对自己日后的生存发展有所帮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我们不必厚此薄彼。对于那些游离在这二者之外的人情,还是不理会的好,否则只会劳神伤财,这也违背了人情往来的基本意义。
合理地摈弃一些淡薄的人情,释放那些感情负担,人生活起来会轻松很多。
PS:以上纯属个人见解,看官们酌情摄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