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特性:
1.金字塔特性:知识最终会形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知识结构。顶点是出发点(最大泛泛而谈的定位)。金字塔没有下限,只要这个人学习,他的金字塔就一直塑造着。但它不是实心的,每个人形成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通用的结网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同时不同层次的人,传授知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局限性:深度距离越大,越难互相交流和理解,需要交流的一方(知识相对浅薄,或者知识渊博但隔行如隔山的)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就越多。
3.顿悟性:知识深入到一定程度会遇到门槛,无法继续在同一层次深入(层次大体分为小白,新手,熟手,老手,行家/专家,大师六个级别)。需要顿悟来打破那个点,然后在这个深入的点上将根系发展出来,重新结网。大量的知识铺垫后,会遇到无法顿悟的情况,需要某个契机。顿悟后,能力会上升一个台阶。(或者称谓灵感)
4.临近效应和碰撞效应:同层次但结网密度大于你的人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其次是上下两个层次的人会给你带来比较大的收获。同层临近以及碰撞效应:同层次分享会形成思维的碰撞,密度越是接近,互相的知识碰撞越是激烈,知识塑造速度最快。密度越是相差大,密度小地被同化成密度大的概率越高。上下临近以及碰撞效应:下临近接收教导,能帮助你结网提高正确率和覆盖面;上临近,能够帮助自己梳理结网中的漏洞,查漏补缺和重构。碰撞效应同样存在,但概率不如同层。层次之间离得越远,思维碰撞的概率就越小,但不是不存在,也不代表影响力不够。
5.同化与顿悟的关系:在某一层被同化的部分越多,在该层的顿悟突破越少,个体会显现出思维不灵活、接受力差、想象力差等现象,但知识存在主干,不易走弯路。在某一层的顿悟越多,所需要的在该层呆的时间也越多,容易出现弯路,但在下一层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有活力,通常体现出天才,鬼才等特性。顿悟具有继承性,深层次的学习比浅层次的顿悟效率更加高,但本层次的顿悟需要的更多的能量和更加优化的知识体系来激发。
6.遗忘性和提炼性:知识从一个层次到达另一个层次的时候,理解力发生变化。距离当前层次越远,对之前层次的思维模式遗忘地越多,但是知识不会遗忘,只会被重构精炼成精华嵌入上临近区。(所以老师教学生,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他的思维模式,而他也遗忘学生时代的思维模式了。只留下精华,但是学生缺少相关知识体系,就会出现交流障碍。如果讲课方式是灌输的话,那么就会形成知识壁垒,阻止学生顿悟,限制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大脑会选择性地保护自己,从而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
7.方法性:一切从知识本源出发到达目的层次的知识都很容易被吸收。连问5个why法,从表层深入到目的层,主要抓住思维结构主干,而不是抓住思维的材料。
关于知识学习方法的金字塔,已经有前辈总结过了,内容大概是:教导别人,大于实践,大于听讲之类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1、短期反馈可有正向效果之前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瓜子可以嗑一天,看书却坚持不了1小时。因为你嗑个瓜子就能吃到瓜子仁,如果让你嗑一天瓜子不准吃也是比较难受的,更何况读的书完全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派上用场。短期反馈对于读书效果是很重要的,坚持输出其实也是反馈的一方面。感觉自己每天在踏踏实实地付出、收获,才更有可能去坚持读书这件事情,尤其是将所有的收获整理成自己的各种库时,有一种靠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