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作品各比喻成一个圆。然后我先来说一下《红楼梦》,《红楼梦》它是个有一个缺口的圆,然后我们作为读者看这本书之前,我们通过这个缺口进了这个圆里面。而作者也在这圆里面。所以说它造成的那个视觉效果,就是《红楼梦》它的代入感会特别的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你在看《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也好或者是八十回也好。你会有一个很强的代入感。比如说把自己想成林黛玉啊男孩子会把自己想成贾宝玉啊等等。它会有一个这样强的一个视觉上的代入感,后来到就是什么白茫茫真干净的这个时候,就属于一个外部势力到快到结局也是通过这个缺口,一股脑子全都进入《红楼梦》大观园的这样的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把这个圆儿撑破了。
所以说你看到结局的时候,你自己会有一种压抑,或者是说那种悲伤啊,就是那种佛性的东西就是突然间会涌出来,因为你已经在其中了,而且这个圆是一个外部势力撑破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消失的,所以说它会有很强的一个感同身受的,这样的情绪在里面。
刚才说的就是《红楼梦》这个圆儿,然后呢,接下来就说一下《金瓶梅》这个圆儿,与《红楼梦》不同的是读者(作者)是带有一种俯视的态度或者是一个角度去看这个圆,就包括里面所有的人物,而且他还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呢?就是原来这些人是在这个圆里面的,但是随着最剧情不断的推进,会慢慢的把这个园儿扩大。随着剧情的演绎它会越来越大大到一个什么地步大到一个读者他无法掌控的这样的一个地步。就是在读者的思维当中他已经有点失控了,就把握不住他了。
因为《金瓶梅》的世界是与外部世界相通的,而《红楼梦》的世界是独立的除了葫芦案那部分外有外部描写外,很少有对外部世界的刻画了,我之前讲《红楼梦》的时候我提过,贾宝玉就像一个被作者特意保护起来的白雪一样。
所以最后的时候会发现这两部小说在结局的呈现上就会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红楼梦》的结局的呈现会带给人一种很强的无力感。就像是包括之前第几回什么判词就给大家的结局已经定上了。所以当我们随着看时读者也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就是每个人的结局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本人的结局,包括像林黛玉啊薛宝钗啊,他们本人的结局本身会有一种无力感。然后作为读者也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因为无法去更改。
但是金瓶梅你会发现它这里不是,在结局的时候,包括像潘金莲西门庆其他一些小妾。他们对于他们自己的结局,他们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的。所以说你会发现他那里结局可能到最后有有一些,可能会觉得结局还是蛮好的。而《金瓶梅》的作者不一样,他是一个冷眼旁观者,对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恶行不闻不问。对于读者来说对于书中的人物就少了几分怜悯。这可能也是《金瓶梅》不讨喜的一个原因之一吧。
另一个不讨喜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本身他性描写特别的多,然后他造成了两边不讨喜。因为我们假定把看小说的观众就分成两类,一个是男性观众,一个是女性观众。男性呢就是那些知识分子可能会因为说他的性描写太多,一方面避讳谈它,一方面不屑于谈它。然后女性观众因为这个圆儿可能过大他把握不住,包括里面的经济、政治,婚姻等等。然后也流失了一部分。所以说整个这两边就都不讨喜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