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质量的输出,只是在浪费时间
前几天看了一期《非你莫属》,其中一位女选手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
这位选手的履历很光鲜,很让人羡慕,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气质好,但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却暴露了她最大的劣势,也因为这个劣势让她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导师问她:“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她说:“我平时喜欢阅读,写读书笔记。”
导师问道:“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吗?”
她说:“吴军老师的《见识》。”
这本书我的书架上也有一本!
导师:“这本书我也看了很多遍,能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吗?”
这位选手支吾了半天,对着导师说:“老师,这本书有些难度,我能换一本书吗?”
导师:“当然可以。”
这位选手就换了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她说:“这本书很好,读完我很受启发,学到了很多知识。”
听完她的一番讲述,这位导师说:“你知道自身的劣势在哪里吗?那就是不懂得如何高效学习,你喜欢阅读,也写了很多读书笔记,但你却说不出书中的核心观点、具体有哪些收获。如果阅读、学习只是用来炫耀的资本,那么你就选错了方式,与其花时间低质量地输入输出,不如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看完一本书、上完一门课,别人让谈谈收获,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书(课程)很好,对我的启发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但如果让谈谈具体好在哪里,心里就没了谱。
这一点和我很像哦!
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每次上课都会非常认真地记笔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一节30分钟的课,我记笔记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看着笔记本上用各色笔密密麻麻记录的笔记,就很有成就感。花费了那么多时间记笔记,理应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但我只能记住极少的一部分知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时不时地翻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也输出了大量的笔记、心得体会,但是为什么不能说出个一二三,解决不了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呢?因为我们都在重复进行低质量的输出,看似很努力,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并没有真正“走心”,收获自然很小。
古典老师在《跃迁》一书中说到:“输出倒逼输入。”很多人都错误理解了这个概念,以为任何形式的输出都能倒逼输入,其实不然,只有高质量的输出才能真正倒逼输入。
二、用好4个方法,人人都能成为高质量的输出者
知识输出,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目的是为了检验知识的有效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输出力就是对知识再创造的能力。
不少人都陷入了低质量输出的怪圈,画了很多思维导图,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写了很多心得体会,但就是看不到学习成果,不但没有倒逼输入,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如何提升输出力,成为高效的学习者呢?掌握以下4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向高手一样,真正做到用输出倒逼输入。
1.对标行业大咖,持续精进
青年企业家张萌提出了“7个人物法理论”,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一个本年度要修炼的硬本领,然后为自己找7个榜样人物,每个榜样人物身上都具备你要修炼的硬本领,然后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提升自身的能力,努力向榜样人物靠近。
选7个榜样人物的时候,既要有短期的奋斗目标,也要有长期的奋斗目标,比如1个是终身努力奋斗的目标,3个是5-10年内要赶上甚至是超越的目标,2个是5年以内要实现的目标,1个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可以超越的目标。
比如你想在3年内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讲师,为此你也找到了3个榜样人物,一个是具备强大的演讲能力,一位是行业优秀的讲师,一位是业内金牌讲师。
第一年,你需要掌握演讲技能,那么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你就需要学习与演讲相关的所有知识,并且进行刻意练习,努力提升演讲能力,不断缩小与榜样的差距。
当演讲已经成为了你的一项硬本领以后,你就要学习怎样讲好一门课,这时候你就要分析榜样人物具备哪些能力,每节课她是如何准备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员的,讲课的风格是什么样的?逐项进行刻意练习,不断提升讲课能力,如果你的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认可,那么你就实现了成为讲师这一目标。
第三年,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那么你就需要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向金牌讲师学习,反复复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和榜样之间的差距,逐步向着优秀讲师的目标努力。
在7个人物法理论的支持下,张萌萌姐每年都在快速地成长,她的榜样人物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都成了领域内更厉害的人。现在她的能力和成就,早已超越了曾经的榜样,如今的她已经能和女神杨澜同台做访谈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行业大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准方向,努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持续精进。
心时代的伙伴们盘点一下您的对标老师是哪一位!
对标本行业大咖的好处,一是看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二是看自己的成长进度是否合理。
学习的7种输出模式
2、记笔记
在各种APP、手机的帮助下,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记笔记了,看到有用的内容就用手机拍下来、收藏在微信中,或者存储在各种APP中,想着有空的时候再看,而这些知识或者素材都逃脱不了一个命运,那就是被我们永远遗忘在手机的某个角落里,再也不会去翻看。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放在今天,就可以理解为“不做笔记不读书、不听课……”。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之所以用手记笔记,是因为在写的过程中,我们的手、脑、眼、耳会被同时调用起来,注意力会更集中,有助于思考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也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用思维导图做输出,比记笔记难度稍大一些,因为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别人的思维框架,同时还要用最精炼的词语、语言提炼出核心内容,非常锻炼一个人的总结、概括、理解和思维能力。
3、解读文章
解读文章不是简单地写心得体会,而是针对别人的观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同时将生活、工作中的案例带入分析,在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对知识也进行了更高质量的输出。
比如学习了纪琼院长的实操方法以后,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按照院长讲的方法去操作,如何运用、如何理解、如何实践、等等,根据平时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生活中的实践,我们会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写一篇每日一省,将自己的收获以及思考进行输出,对知识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4、对外分享——学会的最高标准是会教。
咱们心时代经常会有一帮学霸级的学员,和一帮优秀的老师,经常会在读了一本书,或者上完一门课程之后,举行一场线上或线下的分享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周围的人,如果讲的内容逻辑清晰,别人很容易就听明白了,而且能解答他们的疑问,就说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透彻。
向他人做分享是一种高效的输出方式,在讲解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回过头对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和总结,做更深层次的吸收和理解。
做分享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检验了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和想法,会督促我们回过头重新梳理知识,这样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能做到在任何时候轻松调用所学的知识。。
将自己的学习产出和别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结束以后,甚至是学的过程中就能创造价值,产生收益,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努力的时间和路径,以此来倒逼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
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地输出了,却收获甚微?因为多数人都在重复者低效率的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输出,如果没有掌握高效的方法和技巧,无法确保质量,付出再多努力都只是徒劳。
高质量的输出才能真正倒逼输入,不要陷入“低质量输出”的误区了,学会4个高质量的输出方法,不但能够激励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指引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奋斗,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