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书中有一句话:“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的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这话我是极其赞同的,我也觉得人活的太久不一定是好事,就像作者讲的,当人们活的越久,对于人性就了解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越会觉得活在人世不如深埋地下的好,当然这话不是鼓励人们自杀,自杀是我万万不赞同的,我的意思是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被动的,当然,自杀除外。
我认为人的出生是完全被动的,而死亡则稍微有些主动性吧,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是因为我想到了奇幻剧中有一些人类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不惜使用一些非人的可怖异常的夺取其他生灵性命的做法,虽然这些电视剧是虚构的,又带有一定的玄幻性,但是所有的艺术作品其实都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现实生活中许是存在这样的行为的。
当然,长寿并不是没有好处,作者在书中讲道,他认为长寿的好处是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类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作者对于人类最终会成为大同之域这一理想是非常乐观的,所以我们每一代人都在实现这个美好愿望的历史长河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作者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既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并且绝大多数人其实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其实我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人都习文识字,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会考虑到人生价值与意义这一课题也许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也许是想寻求精神世界的满意,但就我目前浅显的认知而言,其实最终寻求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我也曾寻求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一无所获,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也许是其他的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活着,吃好饭,睡好觉,抬头看看蓝天白云或者阴云密布,发现身边鲜花野草或雨露风雪,当然做这些的时候免不了还要为生活奔波,被困于名缰利锁,但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我们都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