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有声朗读录播已经105天了,同时也是孟母堂简书营第六期结束的日子,回想起孟母堂简书营成立第一期时,是长达60天的心灵绘画。一路走来孟母堂简书营已经经历了165天,165天,165天,漫长而又久远,但是我们依然在前行的路上乐此不疲,生命因此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加有意义,更加值得回味!
想象多年以后,我们年过花甲,双鬓斑白,聚在一起谈论着我们一起努力坚持与拼搏的日子,将是何等的画面,不知是否会感动到泪流满面,亦或慷慨陈词!
依稀记得曾经看着买回来未曾动过的两本厚厚的《长证》上下册,感叹何时才能够看完呢?现在,孟母堂简书营第二期开始到第五期结束,105天过去了,已经录播读完了四分之三了,我想第七期21天结束之后,我心的长征也应该结束了。但是我一定还会继续朗读其他的书籍,就像简书开始记录,就从未间断过,运动开始,也不能断,老师说过,当你养成一个好习惯之后,坏习惯自动就消失了,这是真的吗?信不信由你%
读书和运动一直都在路上,直到遇到更好的自己!
早晨起床煮了粥,前一天晚上和孩子们商量好了,所以要下楼给紫玉和闺女买手抓饼吃,因为这是最好吃的手抓饼,因为我也想吃了,结果到地方并没有出摊,难道这也要“三顾茅庐”吗?只好买了小包子,讲真,小包子也是最好吃的!回到家,爸爸已经准备好,两个孩子也已经洗漱完毕,那么,愉快又美味的早餐就这样开始了!
两个孩子出门去学跳舞了,我刷洗了所有的拖鞋,摆在了两个盆里去晾晒,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漂亮(忘记拍照了),爸爸都夸我太有才了!那是必须滴,我也这么认为!
简单画了个妆,去书店与闺女汇合,开始补充精神食粮!现在的书店简直太人性化了,记得之前都没有座位,想看书就得站着看,那得多累啊!现在真好,增加了很多座位,并且座位上还摆放了绿植,精致的小玻璃杯内插着绿萝,文艺气息超浓,一叶一书一世界!
我随手选了丰子恺的《此生多珍重》,深刻的认知了李叔同和夏丏尊,确切的说认识了“丏”这个字。
著名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提倡过一种读书方法: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夏丏尊先生举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章是晋朝人写的,如果想知道这篇文章的地位和晋朝文学的情况,就可以去翻翻中国文学史;这篇文章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而英国的莫尔写过一本叫《乌托邦》的书,又可以对照起来读;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一类,如果想明白记叙文的格式,就可以去翻看有关记叙文写法的书;另外,如果想知道作者陶渊明的为人,还可以去翻《晋书·陶潜传》。如此这般,可以由读一本书引出一大串来。夏丏尊先生自己就是经常这样读的。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弘一法师杰出贡献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 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大师的懿行在当代清晰可寻,天津、上海、嘉兴平湖、泉州、厦门、成都、温州、漳州、惠安、安海、青岛、台北等全国许多市区、寺庙建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堂、设立大师塑像,成为城市名片、旅游景点,供人们祭奠瞻仰、参观学习。
1918年,弘一法师38岁出家,1942年62岁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依据有关他的大量史料和传记,吾认真地进行了有据可考的总结,弘一法师可成就中国近代历史第一的则有十三个之巨!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