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成了年度叙事,字数为8828个,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阅读内容之一,
《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二章——任务的定义。
一、定义
1、任务是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外语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意义是第一位的。
任务是学生有目的的,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这个目标可能是学生自己确定的,也可能是教师为他们确定的,这个目标也可能是集中在语言上的,如发现一项语法规则或完成一项练习,也可能是集中在内容上的,如完成一个项目或通过讨论做出一个决定。
意义是第一位的任务,最主要的是关注意义,始终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与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
2、任务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某些相似之处,它是日常交际活动过程的再现。
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集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在线,要有一个交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与真实世界中使用语言的过程一样。
3、任务是有头有尾的、完整的交际活动。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是否有一个结果。
任务是一种需要学习者,通过思维的过程依据所给予的信息完成一件事情的活动,这种过程是教师可以调控的。
最受关注的是任务的完成,而这个任务的评价取决于完成任务的结果。
一个任务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有自己特定的目标,适当的内容,他有的学习程序,以及各种不同的结果任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行为,又开始完成的过程以及结尾,任务的结果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不一定看得见。
4、任务是学习者是用目的语来理解表达,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发挥创造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任务是一个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在进行这种活动,使学习者用目的语来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创造语言和交流,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使用他们的语言知识来表达意义,而不是仅仅运用语言的形式。
任务可能是学生个别完成的,但更多情况下是小组完成的任务,也可能是在于他人竞争中完成的,但更多情况下是合作完成的。
5、任务涉及认知的过程。
任务是一个工作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教学材料的形式体现的,也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活动。
二、Skehan提出了任务,不应该的是什么
1、不让学习者只是鹦鹉学舌。
2、不是为了显示语言的技能。
3、不是追求一致,与人雷同的。
4、不是为了做机械性的操练。
5、不是为了学习某些句型结构,硬把语言安排到材料之中。
三、Breens的任务观
任务是有组织的语言学习过程,有特定的目标,合适的内容,明确的教学过程,有各种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的总体目标是促进语言的学习,从简单的练习到复杂和比较长的活动,比如小组解决问题等模拟交接活动。
三、Littlewood的观点
这个目标也可能是集中在语言上的,如发现一项语法规则或完成一项练习,也可能是其中在内容上的,如完成一个项目或通过讨论,做出一个决定。
凡是能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都是任务。
任务的定义可以是一个连续体。
四、多数学者倡导的任务的定义
任务是教学过程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
交际型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
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
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
任务应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完成,要看这个任务有没有一个结果。
五、结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并非反对语法教学,而是强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有意义的思想,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把思想集中在语言本身的形式上,其实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们也认为语法能力是人们交际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人们的广泛的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使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的课堂教学任务有其价值,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语法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必不可少的资源。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的收获有以下,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强调的任务,必须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行的。以前我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时,总想着只要他们练习了,验收不验收都不要紧,实际上是没有完成闭环的任务。
另外,针对文本的问题进行的练习,不是任务,因为这些练习除了练习某些特点的语言之外没有任何结果,也没有练习语言形式之外的目的。
角色扮演的活动常常只能让学生表演他们所承担的角色,但是这种活动虽然学生也需要想他们应该说什么,但往往不需要真正交换什么信息。那谁要求学生预先备好的对话,练习对话的双方实际上并不关心对方说的是什么,学生只要把自己所承担的部分背诵出来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语法形式的准确,而不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者并不需要实际做什么事情,达到某个目的只是为了练习语言。
阅读内容之二
《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三章——学习与迁移
梳理为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迁移?
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适应新的问题和情景而做准备。
三、学生的迁移能力的重要性
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帮助教师评估和改进教学。如果测量学习的唯一方法是记忆具体呈现的信息,那么许多教学方法看上去没有什么差别。从学 习向新问题和情境迁移的程度这一视角来评估,教学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四、什么影响到人们迁移的能力?
学习的几个关键特征影响到人们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初始学习的数量和种类 是决定专业知识发展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把所需时 间花在学习复杂的科目和解决他们认为有趣的问题上。让学生有机会应用知识去创造产品和使他人受益,尤其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五、经常性反馈的重要性
花在任务上的时间对学习是必要的,而对有效学习来说是不足的。将时间用于学会理解比仅用于简单记忆教材或讲授事实或程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使学习者 获得学习和理解的洞察力,经常性的反馈至关重要:学生需要监控自己的学习,主动评估其策略和目前的理解水平。
六、学习情境对于迁移的意义
一个人的学习情境也是促进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仅在单一的情境中接受的知 识与在多样化情境中学到的知识相比更不利于弹性迁移。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更 有可能抽象概念的相关特征,发展更加弹性的知识表征。使用经过挑选的对比案例能 帮助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应用条件。问题的抽象表征也有利于迁移。任务间的迁移与 任务所具有的共同要素的多寡相关,尽管要素的概念必须在认知上界定。在评价学习 时,关键要看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所包含的概念的掌握速度,而非在新的学科领域中过 早出现的行为表现。
七、先前知识对于迁移的意义
所有的新学习都涉及迁移。先前的知识可能帮助或妨碍新信息的理解。例如,基 于计算数学的日常知识使学习有理数变得困难;基于日常物理经验的设想(如在平坦 的地面上笔直地行走)使学习者理解天文、物理等概念变得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帮助 学生使其思维可视化来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超越具体问题去思考,了解问题的各种变 化,改变他们原初概念。先前知识对理解学习十分重要的一个点是,支撑学习者先前 知识的文化实践。有效的教学促进正迁移,这是通过主动确认学生带到学习情境的相 关知识及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来实现的。
八、从学校向日常环境迁移的意义
这是是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日常环境的分析,使人们 重新思考学校的实践,目的是要使学校实践能与日常环境要求达成一致。但也要避免 教学过分依赖情境。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应及发明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一种促进迁移的 方法,鼓励多样性亦然。
最后,通过帮助学生作为学习者在习得内容知识的情境中了解自己的元认知的教 学方法能够增进迁移。专家的一个特点是能够监控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过程,使他们不 断学习适应性专业知识:这是一个需要学生仿效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