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可能是陶渊明中唯一一首带有真字的诗歌,但这也就是陶渊明?晚年的,真那么在这之前,陶渊明的真都是什么呢?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少年陶渊明,是爱自然的。本性中就喜欢田园生活。但也因家庭缘故,他有着“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的志向。而他少时的真,就是本性爱自然。
到了陶渊明的向立年,为了实现家风。他去当官入世。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的志向。可见《荣木》—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是这时他的真。可惜,他的梦想无法实现。(皇帝昏庸无能,高官昏庸无能,自己也就当不了官,帮不上忙。)
陶渊明在向立年,其实他有一段时间也想做安贫乐道,孔颜之乐。可惜最后也没成。所以晚年他生活是这样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南山下耕种,野草繁盛,种的豆苗却很很少。养份全部都被野草吸收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就来清理荒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一个成语形容一披星戴月。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野草上的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服湿了没有关系,因为这一切都不违背真理与愿。
那晚年陶渊明的愿与真理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人与自然!
叶落归根,出仕的种种不成,本性又落回了本性。陶渊明一生都和“真”字在一起。不过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本性。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他的那几句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