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任何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种。
1.娱乐化传播特征
如今,娱乐化传播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及多样化等特征赋予人们自由选择和创造个性化内容的能力,然而这些内容往往以娱乐为目的和手段。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和情感化等特点则让人们轻松地参与和传播这些内容。
2.对消费者的误导
例如,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本应以商品的质量和功能为卖点,但是却出现了以“大嘴妹”为代表的主播,为了吸引流量、提高销量而采用各种哗众取宠的手段,如扮丑、夸张、恶搞等,忽视了对商品本身的介绍和评价,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这种娱乐化的直播带货不仅损害了电商行业的诚信和规范,也降低了消费者的理性和判断能力。
3.自主思考能力逐渐退化
另外,诸如夏季热播电影《消失的她》中因男主蓄意谋害女主而产生的“一起看海底星空”网络热梗,这种对电影的娱乐化解读不仅扭曲了影片的创作意图和审美价值,也淡化了其中社会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家暴妆”模仿热潮,或将死亡等严肃话题制作成表情包传播的现象,这些看似只为“图一乐”的行为,实际上却反映了人们在娱乐文化的影响下,思考能力逐渐退化,思维日益浅薄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娱乐文化对传播的影响,不要让娱乐成为传播的唯一形式和目的,而是要保持对传播内容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和传播能力,以实现传播的多元化和理性化。作为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我也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众提升媒介素养,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或者公众号中解析如何评判性看待热点问题;同时介绍好书,引导大众参与阅读,不断丰富内心,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积极参与媒介的互动和讨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和信任,促进媒介的民主和公平,增进媒介的和谐和友好。